07
通过实地参观广东省街道社工站建设、调研公益基金会,了解社区慈善基金项目运作,深受启发,进一步打开了慈善工作思路。如广东省的社区慈善基金项目,将项目聚焦社区,为社区居民服务,贴近社区,服务社区,激发多方积极性,组织调动起社区各方慈善资源力量为社区治理服务,有效发挥慈善在参与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结合我省实际,可学习社区慈善基金先进做法,立足我省村居(社区),以村居(社区)地域为个体,聚焦基层群众需求,精准实施以助力村居(社区)为主的乡村振兴慈善项目,以村居(社区)慈善基金项目为载体,汇聚本地乡贤、社会组织、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多方力量,参与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助力乡村振兴。(袁进)
08
培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培训,找准工作思路,查找短板弱项,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自身发展不竭动力。从社会救助工作的角度来看。一是在充分吸取广东等发达省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完善和实践,创制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系统性政策文件,才能不断闯出新路子,实现后发赶超,打造自身品牌。二是要找准工作定位,分析把握历史方位,深入思考工作内容,厘清工作思路,抓准发展瓶颈。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层面出台相关支持政策,充分整合民政资源,打好民政“组合拳”。不断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和培训,强化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民政工作队伍。三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乡村振兴、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站稳人民立场,走好群众路线,办好民生实事,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救助实践。(刘刚)
09
此次培训是一次“山呼海应,携手共赴”的美好相约,深化了我对东西部民政工作交流合作的认识。结合广东省民政工作的先进经验,立足本职工作,就如何念好“山海经”,走好“融合路”,推动我省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有三点思考。一是把方向,建机制。准确把握东西部社会组织工作协作方向,研究制定协作规划,建立健全沟通机制,深入围绕两地社会组织在党建工作、登记管理、年度检查、等级评估、监督执法、培育孵化、助力乡村振兴等工作经验交流和项目合作。二是搭平台,走出去。东部沿海地区社会组织依靠着区位优势,得到了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的发展,社会组织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为使我省社会组织与东部沿海地区社会组织协调发展、缩短差距,搭建社会组织交流合作平台是推动两地社会组织携手共进的有效手段。鼓励引导我省教育、医疗、产业、科技、管理等领域的社会组织,特别是行业协会商会赴东部沿海地区开展学习交流,深化项目合作,将“贵州品牌”融入沪上、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组织发展。三是引进来,促发展。近年来,我省发展突飞猛进,每年举办大数据博览会、生态论坛、酒博会、茶博会、东盟教育交流会等大型全国性会议,以及“村BA”“村超”的流量带动,让全国以及世界的目光关注到了贵州。我省的社会组织涉及各领域各行业,具有贵州特色的社会组织不在少数,鼓励和引导这些社会组织抓住新时代新机遇主动作为,强化资源整合,创新发展模式,举办更多具有影响力的大型活动,扩大影响力,吸引东部沿海地区优秀社会组织与本土优秀社会组织在贵州这片热土上助力乡村振兴,为贵州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杨雪)
10
通过此次培训,进一步坚定了我做好贵州民政社会事务工作初心使命。一是更加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升流浪救助管理和残疾人福利服务供给,推动救助管理区域中心站试点工作,继续督促各地精准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抓好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床位扩充,统筹推动“精康融合行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二是提升工作服务能力本领。以学习为首要任务,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及时跟进学习国家相关文件,推进出台我省殡葬改革文件,并做好修订《贵州省殡葬管理条例》的相关准备。三是进一步强化担当作为。实施殡葬服务设施建设等五大工程,加大殡葬设施建设力度,补齐农村公益性安葬设施短板。加大婚俗改革力度,提高婚姻登记信息化建设水平。抓实抓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做好“寒冬送温暖”等救助工作,不断推进社会事务工作高质量发展。(刘来)
11
此次的培训学习,使自己对民政其他业务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儿童福利业务方面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增强了做好新形势下本职工作的能力和信心。这次去广州市社会福利院观摩,他们开展的疗愈农场,让我印象深刻。疗愈农场就是组织孩子参与种植、浇灌、义卖等整个流程,让他们能放松心情,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增强动手能力,加强残疾儿童对日常生活的进一步认识,这是从心理上对残疾儿童进行的康复理念。通过这种工作方式,对我们残疾孩子心理上起到很好的康复疗愈效果。相比较而言,我省部分儿童福利机构在推动儿童福利事业高质量发展上,还存在“等靠要”思想,谋划机构中长期发展任务目标的积极性不高,激励调动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思路办法不多,与发达地区相比,服务能力、服务质量都存在较大差距,希望能借助东西部协作契机,借鉴其先进经验,全力推动我省儿童福利机构优化提质,逐步缩小东西部儿童事业发展差距。(李静蓉)
12
通过此次培训,深受启发和感悟。首先,作为民政工作者,我们要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例如,在养老服务方面,我们需要了解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掌握相关护理知识和沟通技巧;在儿童福利方面,我们需要了解儿童成长发展的规律和需求,为孩子提供更加全面的保护和支持。其次,民政工作需要我们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民政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我们各个部门、各个领域进行有效沟通和协作,才能更好的完成任务。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团队内部的协作和配合,充分发挥整体效能。最后,民政工作需要我们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们的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实利益和社会稳定,因此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来对待每一项工作。(田越)
13
如何学习广州的成功经验,我认为有以下两点值得我们借鉴。一是要加快建成覆盖全体老年人、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增强全省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养老服务既是涉及亿万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鼓励市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养老服务,繁荣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是我省养老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学习借鉴广州经验,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继续落实好规划建设、购买服务、土地供应、税费优惠、补贴支持方面的扶持政策,实行全方位激励。建立或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配套政策和行业规范,拓宽服务内容和提升服务质量。多形式加强管理和服务人员的专业培养。如各相关高校和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专业或扩大招生规模,建立常态化短期和专项培训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化水平。二是要加强信息互通互享,建立完善政府救助和慈善帮扶衔接工作机制,创新社会公益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新途径。民政部门要牵头做好社会救助与慈善救助有效衔接工作,畅通社会力量参与救助的渠道,并以税收优惠、政策支持、补贴奖励等方式引导更多公益慈善资源参与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救助需求,链接慈善资源,积极搭建平台,鼓励各地慈善组织参与社会救助信息对接服务平台,提升慈善帮扶成效。动员引导慈善组织根据自身专长,针对困难群众实际需求,打造一批面向困难群众的特色慈善项目和品牌,让更多类似“田埂花开”的慈善项目绽放在贵州大地。(唐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smztxxzx@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