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政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深刻阐述了民政工作的职责定位、宗旨使命、目标方向、任务举措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新时代民政事业发展提供根本遵循。五年来,贵州省民政系统牢记职责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着力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奋力谱写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凝聚奋进力量,“贵州民政”微信公众号、门户网站、微信视频号、微博等政务新媒体平台同步推出“贵州民政这五年”系列专题报道,全面展示民政工作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今天推出“各地发展成就巡礼”——六盘水篇。
六盘水市民政系统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努力打造精准保障、幸福颐养、暖心服务民政,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强化基本保障,提标增效兜住底。提高救助标准,五年来城乡低保标准从675元/月、4332元/年持续提高到808元/月、6852元/年,特困供养基本生活标准从1013元/月提高到1050元/月,累计增幅分别达到19.7%、58.2%、3.7%。完善救助制度,在全省率先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印发《六盘水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实施办法》《六盘水市临时救助实施办法》,不断提升救助对象精准度。率先制发《六盘水市特困人员照料服务实施细则(试行)》,不断增强特困人员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制发《六盘水市健全完善社会救助主动发现机制实施方案》,不断提升救助工作及时性。加强兜底保障,五年来,累计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资金48.61亿元,惠及困难群众26.08万人。
工作人员向群众介绍“凉都救助通”。
强化主动作为,动态监督兜准底。加强动态监测,五年来,核实处置“防漏”预警信息约2.6条,处置“防错”预警信息960条,退出城乡低保30人次。强化数据比对,五年来,共计核实处置“三类人员”疑似线索约17万条,纳入社会救助保障万余人。强化主动发现,构建以县乡村组“四级联动”主动发现机制,切实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在乡镇(街道)建立5万至10万元的临时救助资金库,让临时救助纾困纾难更加及时。近年来,向困难群众6.34万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0.95亿元。
开展入户核查。
强化综合治理,规范管理兜牢底。扎实开展社会救助领域综合治理,提升基层经办能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2年、2023年获评全省社会救助考核“优秀”等次。2023年迎接民政部、财政部社会救助绩效评价,在全国获得“优秀”等次。
六盘水市盘州市胜景街道召开低保镇级评审会。
强化改革创新,多维救助兜好底。进一步规范城乡低保对象和特困人员确认权限下放乡镇试点工作。探索服务类社会救助,指导盘州市扎实推进服务类社会救助改革试点,探索“物质+服务”新型救助模式,为盘州市2073名特困人员开展一次照料护理等级评定和照料护理服务评估,对48名精神障碍患者通过医疗机构进行照料护理等级评估。推进实践创新,打造“凉都救助通”APP 掌上办理服务品牌,将“凉都救助通”升级打造为省级社会救助平台的“门岗前哨”,逐步实现线上申请、智能研判、结果反馈、动态管理等功能融合。

强化救助行动,合力守护流浪乞讨人员。建立横向到边救助联动机制,公安“110热线”与民政救助热线无缝对接,全市设立临时救助咨询点72个;市县乡(镇)三级民政救助管理机构建立纵向到底救助发现机制,设置工作群5个,设立24小时救助热线5部;建立了覆盖到村(社区)的救助管理联络员制度,设立村级联络员1145名。组织实施六盘水市辖区户籍流浪乞讨人员源头治理帮扶服务试点项目,为109名流浪乞讨精神障碍受助人员及其家庭提供专业服务。五年来,出动工作人员1.1万余人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3132人次。扎实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全力保障流浪乞讨人员温暖过冬。夯实基层队伍抓“主线”。按照“分层分类、全员覆盖”的原则,市县两级每年举办未成年人关爱保护业务能力提升培训班,全面提升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业务能力。提升收养工作规范化水平筑“防线”。加强收养登记机关建设,落实收养登记员实名制管理,规范收养登记档案管理。维护被收养人的合法权益,规范社会收养秩序。各区市均规范成立了收养评估小组。
打造“童心计划”服务品牌守“底线”。投入资金39.7万元实施全市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和其他监护困境儿童家庭监护照料状况评估项目,重点对心理、家庭状况等开展全方位评估,对于评估结果为中、高风险的及时开展干预处置。安排资金40万元用于特殊学校电梯安装,帮助改善残疾学生的教育和生活条件。投入资金27.9万元实施困难家庭残疾儿童医疗康复服务项目。支持鼓励社会组织走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全市130多家社会组织开展“童心计划”关爱服务300余场次,覆盖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超过2.6万人次。联合市妇联启动六盘水市“爱心妈妈一路同行”志愿服务行动,实现全市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一对一”关爱帮扶。
高位推动养老服务。成立以市政府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发展改革、卫生健康、民政等26家市直部门为成员的市发展养老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政府统筹、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高位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连续5年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十件民生实事”落实。出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六盘水市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六盘水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等文件,明确了当前和今后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方向、目标和措施。实施联合贷款项目。获得世界银行、法国开发署共3.1亿元贷款,用于发展基础养老服务事业。改造提升18个养老机构设施项目,对6.7万老年人进行信息初筛和对1.12万老人进行能力需求评估,对1万名困难老年人进行能力需求评估,对174户困难老年人进行家庭适老化改造。2024年实施20个提质改造项目。
打造县级标准化养老机构。实现县级标准化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全覆盖,现有县级特困供养机构(县级中心敬老院)4所,完成“十四五”期间原则上每个县区需有1所县级中心敬老院任务。布局农村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布局建设了21个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并进行消防改造,实现农村区域性中心敬老院布局建设全覆盖。

六盘水市社会福利中心工作人员带领老人游览明湖湿地公园。
建立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体系。推进机构养老、农村互助养老、农村居家养老为一体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六盘水市累计建成农村幸福院372家,基本实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全覆盖。完善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科学测算社区老年人服务设施布局规划集日间照料、临时托管、文化娱乐、医疗康复、餐饮服务、公益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为社区居家老人提供服务。全市已建成投用5个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中心。
明确养老服务清单。制发实施《六盘水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我市民政、发改等14部门联合下发《六盘水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清单》共列30个大项若干个小项,明确了服务对象类别、服务项目、服务内容及标准、责任主体等内容。
实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提升行动。2023年获得民政部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主要是为225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建设家庭养老床位、4500名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解决这些老年人生活中的困难,提高老年群体的幸福感、获得感。建设全市智慧养老服务指挥调度中心,统筹调度全市的养老服务,大大提高养老服务的智能化程度。已为232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建设家庭养老床位,为4924户特殊困难老年人购买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加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以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举办市养老护理职业大赛。选派养老护理选手代表我市参加全省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荣获全省优秀组织奖。积极组织全市养老机构管理、护理人员参加全省养老服务机构工作培训。
保障养老机构安全运行。全市养老服务机构进一步增强了对消防安全、燃气安全、食品安全、机构安全、应急处置、院内管理等安全生产工作的认识,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力度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全市所有养老机构安全、平稳运行。积极推进精神障碍患者康复。争取资金430万元支持盘州市安宁医院扩建床位150张和信息化建设。将盘州市安宁医院确认为特困供养精神障碍患者集中供养定点机构。投入160万元推动六盘水市精神卫生福利中心、钟山区精神卫生福利院挂牌成立。累计为1000余名精神障碍患者开展筛查评估,建档271人参与康复服务,累计开展康复服务1100余人次。争取到国家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能力提升试点项目,以精神病福利机构和社区康复站为依托,向精神障碍患者提供生活技能训练、心理咨询、同伴支持等8项服务,着力改善和提高精神障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参与能力。2020年以来,向全市2.7万余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1.13亿元。
不断推进推动文明绿色殡葬。开展第八届免费节地生态安葬公益活动,为50位逝者举办庄重节俭的安葬仪式,积极倡导绿色文明的殡葬氛围。2020年以来,实施困难群众殡葬救助惠民减免政策惠及2000余人,减免费用450余万元。多管齐下强化地名管理。五年来,六盘水市精心命名146条街路巷与1座桥梁。加大地名数据入库,不断夯实地名管理数字化根基。完成地名信息库27636条数据的审核入库工作,为城市有序运行提供数据支持。推进地名成果运用转化,助力多元领域协同发展。积极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地名成果转化工作,包括《六盘水市地名录》《六盘水市地名词典》等。持续推进地名清理整治,维护地名规范与社会秩序,共清理整治“洋地名”2条、有地无名20条、重名4条。
突出特色创“慈善品牌”。创新探索“公益慈善+马拉松”模式,在六盘水马拉松比赛期间,举办线上公益马拉松活动,注入新的文化内涵。项目通过线上马拉松“捐步”方式为贵州困境儿童筹集购买绘画物资善款。此次马拉松是贵州省慈善总会委托六盘水市慈善总会开展的首次线上募捐活动。今年“六马”线下3万人加线上4.8万人,总参赛人数高达7.8万人次。“中华慈善日”宣传暨“贵州省第十届慈善项目推介会”在六盘水市举行,以“慈善项目展示+N个系列”活动,精心设置了6个系列活动。2023年腾讯公益“乡村振兴·贵州专场”互联网募捐活动,围绕乡村振兴5个上线项目,吸引5万人次参与。

突出党建引领优化社会组织结构。始终把党建工作作为社会组织发展的“红色引擎”,通过推进党建入章、实施同步管理、扩大党建覆盖等一系列措施,实现了党建工作与社会组织发展的深度融合。全市依法登记社会组织达1119家,涵盖教育、劳动、体育、文化、环保等多个领域。全市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提升至99.06%,党的工作实现全覆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登记服务流程,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更加规范、高效、便捷。累计为企业减免会费等负担达760余万元。在乡村振兴中,社会组织通过捐资助学、扶危济困、技能培训、产业帮扶等方式,助力乡村发展,投入资金1900余万元,开展帮扶活动300余次;在稳岗就业方面,推动社会组织会员单位发布招聘岗位870余个,实际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580余人;在基层治理中,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9182家,开展关爱活动、志愿服务、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共计2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