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贵州地名故事

贵州地名邀您“品秋实”——“香”约从江:一颗百香果撬动的山地振兴传奇

    [ ]  视力保护色:


编者按:秋风起,黔地香贵州的秋日滋味正悄然成熟。舌尖寻味,从黔东南酸汤鱼的酣畅淋漓,到黔北辣子鸡的香辣过瘾;从稻田里肥美的稻花鱼,到枝头坠满的修文猕猴桃、赤水金钗石斛——山野珍馐与农耕智慧在此交融。这个秋天,让我们循着贵州地名尝鲜,一起品尝贵州大山的特色馈赠。今天推出:贵州地名邀您“品秋实”——“香”约从江:一颗百香果撬动的山地振兴传奇》。




在黔东南的崇山峻岭间,一种金灿灿的小果正迸发着惊人的能量——从江百香果,这个被当地人亲切称为“香甜炸弹”的热带水果,不仅以其独特的风味征服了消费者的味蕾,更以其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从江县,这个曾经的国家深度贫困县,通过三年来对百香果产业的深耕细作,谱写了一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乐章。

从江百香果的天然禀赋

从江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都柳江中游,素有“黔南门户、桂北要津”之称。这里森林覆盖率高达77.6%,年平均气温维持在宜人的18℃左右,独特的喀斯特地貌与亚热带季风气候交汇,孕育了从江百香果独一无二的品质。正如当地所言:“从江百香果是有故事、有味道的。”多山的地形造就了小气候的多样性,每一片果园都仿佛被大自然精心设计过,阳光、雨水与土壤在此达到完美平衡。

从江因1941年撤销永从县、划西南部与下江县合并置县,以永从、下江各取一字命名。这个以水为名的地方,其丰富的水资源与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百香果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都柳江沿岸的产业带,西山—斗里公路沿线的种植区,每一处都镌刻着地理与人文交织的印记。在这里,百香果不仅仅是一种水果,更是从江这片土地孕育出的地域符号,承载着苗侗儿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荒山到“黄金果”的蜕变

从江百香果产业的崛起堪称“山地农业的奇迹”。2019年,全县仅有十几户农户尝试种植;到2022年,种植面积已达6.1万亩,占全省总量的40%;2025年,种植户数量从最初的寥寥无几激增至1500户。这一惊人跨越的背后,是从江县精准的产业定位与系统化的推进策略。

当地创新建立的“企业-合作社-农户”协作模式,构建了完整的产业生态链。从育苗嫁接到技术普及,从科学种植到精深加工,形成了一条闭环式发展路径。在贯洞镇建设的1.8万平方米优良种苗繁育基地,年培育优质无病毒种苗400万株;高产示范大棚通过无土基质栽培等先进技术,使单株挂果量达26个以上,优质果占比90%,亩产优质果突破5000斤,亩均收益高达3万元。

2022年,从江县“台农一号(紫果)”和“钦蜜九号(黄金果)”在全国优质百香果品鉴评审中双双斩获金奖,标志着从江百香果正式跻身全国优质水果行列。更令人振奋的是,从江百香果与大湾区市场的深度对接——2025年8月,20家单位现场达成1400万元产销合作,从江百香果联名饮品惊艳亮相,成为连接山区与都市的“甜蜜纽带”。

一颗果子的“七十二变”

从江百香果的价值远不止于鲜食。当地人常说:“百香果全身都是宝。”果肉香甜可口,果籽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可榨油制皂;果瓤果皮可食用或提取香料,甚至能制作蜜饯。这种开发理念,催生了从江百香果全产业链的蓬勃发展。

在从江县农特产品集散中心,全国百香果大数据服务平台实时监控着产业动态;种苗繁育中心研发出适应从江气候的“贵果1号”“贵果2号”新品种;高产示范大棚运用精准水肥管控技术,刷新着种植纪录。更令人瞩目的是深加工领域的创新——百香果果酒、气泡水、果酥等10余种产品相继问世,甚至还有科研人员正在研发百香果冻干、百香果胶等新品。

2024年,从江县完成百香果标准化种植22671.66亩,预计年产量1.695万吨,产值达3.39亿元。通过“种植基地建设工程”“果品加工及冷链物流配送工程”等七大重点工程,构建起“一心两带”产业布局(以“贯洞-洛香”为核心区,“都柳江沿线”和“西山—斗里公路沿线”为两带),辐射带动15个乡镇发展种植。全产业链的延伸,使百香果的附加值成倍增长,真正实现了“小果子”带动“大产业”。

产业兴旺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收入的提升,更有乡村面貌的焕然一新。通过发展百香果产业,从江县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农业综合效益显著提升。更可贵的是,这种发展模式具有强大的包容性——易种易管、劳动力要求低、市场行情好、见效快的特点,使其成为留守老人、妇女等群体的理想选择,有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矛盾。从江百香果的故事,是贵州山地农业现代化的生动缩影,更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鲜活注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帮助|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方式|网站年报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 xxzx@mzt.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