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贵州地名故事

贵州地名邀您“品秋实”——凯里平良贡米的千年贡米传奇

    [ ]  视力保护色:


编者按:秋风起,黔地香贵州的秋日滋味正悄然成熟。舌尖寻味,从黔东南酸汤鱼的酣畅淋漓,到黔北辣子鸡的香辣过瘾;从稻田里肥美的稻花鱼,到枝头坠满的修文猕猴桃、赤水金钗石斛——山野珍馐与农耕智慧在此交融。这个秋天,让我们循着贵州地名尝鲜,一起品尝贵州大山的特色馈赠。今天推出:《贵州地名邀您“品秋实”——凯里平良贡米的千年贡米传奇》。





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崇山峻岭间,有一片被云雾缭绕的神奇土地——凯里市大风洞镇及周边区域,这里孕育着一种有着数百年历史的珍贵稻米——“凯里平良贡米”。作为贵州省著名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平良贡米以其独特的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黔东南大地上一颗璀璨的农业明珠。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平良贡米的产地主要集中在凯里市西北部、西部与西南部的8个乡镇(街道)大风洞镇、炉山镇、万潮镇、龙场镇、溪湾街道、湾水镇、旁海镇、凯棠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8°09′48″-108°15′05″,北纬26°58′14″-27°20′16″。这里地处云贵高原东侧的梯级状大斜坡地带,海拔在800-1300米之间,山地和丘陵地貌显著,形成了独特的立体气候和小气候环境。

产区的自然条件堪称水稻生长的天堂:土壤以水稻土、砂质壤土、黄壤土与石灰土为主,土层深厚,活土层厚度超过60厘米,保水保肥能力极强;境内河流属长江流域沅江水系,有清水江、重安江等大小河溪91条,水资源丰富且水质优良;气候上,凯里市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3.6℃-15.1℃,年均降水量1230-1270毫米,无霜期长达282天,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这些因素共同造就了平良贡米独特的品质。

卓越的品质特征

平良贡米之所以闻名遐迩,源于其卓越的品质特性。从外观上看,米粒均匀整齐,呈长型,晶莹剔透,富有光泽;煮熟后,饭粒伸展均匀,油润光亮,软硬适中且有弹性,冷饭不回生,散发着自然的清香,口感极佳。这些感官特征使其在众多大米品种中脱颖而出。

更令人称道的是其丰富的营养价值。经检测,平良贡米含有锌、硒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其中锌含量达11.5-16.5毫克/千克,硒含量0.03-0.04毫克/千克,此外还含有铁、锰、铜、钴等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内在品质指标同样优异:胶稠度≥70毫米,长宽比≥2.8,垩白度≤1%,直链淀粉含量17.0-20.0%,垩白粒率≤10%,蛋白质含量6-8克/100克,水分≤14.5%,这些数据均显示其远超普通大米的营养价值。

悠久的历史传承

平良贡米的历史可以追溯至数百年前。据《凯里市志》记载,早在明朝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这里的优质稻米就作为贡品进献朝廷,因此得“贡米”。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平良贡米已成为贵州省内外知名的优质大米品牌,远销广东、江苏、湖南等地,享有盛誉。

2018年2月1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凯里平良贡米”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这是对其品质和地域特色的官方认可。在此之前,2017年产品已通过无公害认证4850亩,有机认证800亩;2019年,大风洞镇建成规范化种植基地6000亩;2022年,平良贡米成为凯里市农业产业七大生态特色品牌之一,种植面积扩大到1.73万亩。

创新的现代发展

在传承传统种植技艺的同时,当地农户和农业部门不断创新,探索出多种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模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稻鱼鸭共生”和“稻菌轮作”模式。在大风洞镇都蓬村等核心产区,农户在水稻种植区放养中国四大名鸭之一的三穗麻鸭,鸭子除草、除虫、松土,其粪便又为稻田提供优质有机肥料;同时开展稻田养鱼,形成互利共生的生态循环。此外,当地还推广稻油轮作,水稻收割后种植油菜,既增加土壤肥力,又为农民带来额外收入。这些创新模式使农户每亩地收入比传统种植提高数千元,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品质保障体系 

为确保平良贡米的卓越品质,当地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主栽品种包括宜香725、凯香1号、宜香4245等优质水稻品种,采用传统牛犁田、人工插秧的生产方式,结合现代绿色防控技术。种植过程中施用腐熟农家肥,增施磷钾肥,安装杀虫灯,运用物理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绿色防控措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平良贡米建立了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消费者只需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了解大米的品种及产地、施肥打药、采收包装、仓储、质检等全过程信息,真正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控。这种透明化的品质保障,使平良贡米的价格从原来的每公斤5元上涨到16元,既保障了消费者权益,也大幅提高了农民收入。

如今,平良贡米不仅是凯里市的一张亮丽名片,更是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这颗源自云贵高原的“锌硒黄金”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延续着数百年的贡米传奇,为人们带来健康与美味的同时,也讲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农业故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帮助|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方式|网站年报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 xxzx@mzt.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