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秋风起,黔地香,贵州的秋日滋味正悄然成熟。舌尖寻味,从黔东南酸汤鱼的酣畅淋漓,到黔北辣子鸡的香辣过瘾;从稻田里肥美的稻花鱼,到枝头坠满的修文猕猴桃、赤水金钗石斛——山野珍馐与农耕智慧在此交融。这个秋天,让我们循着贵州地名尝鲜,一起品尝贵州大山的特色馈赠。今天推出:《贵州地名邀您“品秋实”——贵州龙里:谷脚镇茶香村刺梨产业铺就“金色”致富路》。
金秋时节,走进贵州省黔南州龙里县谷脚镇茶香村,漫山遍野的刺梨林披上了“金装”,沉甸甸的果实压弯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村民们挎着竹篮穿梭林间,采摘、分拣、装车,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今年刺梨长势好,产量稳,价格也不错,咱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茶香村刺梨种植大户王大伯笑着说。目前,全村刺梨种植面积已达2.1万亩,年产量稳定在5000吨左右,85%以上的村民从事刺梨种植及相关产业,刺梨真正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近年来,茶香村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坚持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刺梨产业,通过引进优质品种、推广科学种植技术,不断提升刺梨品质。同时,村里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开发出刺梨干、刺梨汁、刺梨果酒等深加工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宽销售渠道。
“以前我们只管种,卖不上好价钱。现在有了加工厂,刺梨不愁销,价格也比以前高了不少。”村民李阿姨说。如今,茶香村已形成了“种植有收入、务工有工资、分红有保障”的稳定增收模式,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
为进一步推动农旅融合发展,茶香村还在丰收季举办小型采摘体验活动,吸引周边游客前来观光采摘,感受乡村劳作的质朴风情,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大做强刺梨产业,打造特色品牌,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刺梨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谷脚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金灿灿的刺梨果,不仅映红了村民的脸庞,也铺就了一条乡村振兴的“金色”致富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 xxzx@mzt.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