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村位于定新乡东北面,距乡政府驻地三公里,市政府驻地33千米。G212国道过境村庄,交通便利;乌江流域支系渭河从境内穿过,河里生长有珍希动物大鲵,渭滨鱼窦风景区是黔西古八景之一。
1936年春,红军为建立黔西北革命根据地,在毕节境内与国民党追兵守军进行了艰苦顽强的斗争,大大小小的战斗打了无数次。在黔西县(今黔西市)的枷担湾(英雄村境内)就与敌人进行了一天的艰苦奋战,烈士鲜血染红渭河桥。因曾是红军和解放军战斗过的地方,固将红军与敌人展开激战的渭河桥命名为英雄桥,为弘扬许多革命先辈英雄事迹,传承英雄精神,英雄村由此得名。
近年来,英雄村以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为契机,打好文化、产业、生态“三张牌”,采取环境卫生整治与美化、乡风文明建设等措施,通过把英雄村丰富的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农民致富的绿色产业优势,持续发展壮大村级绿色集体经济,因地制宜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实现从“石旮旯”向“金疙瘩”的美丽蝶变,并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村的称号。
初夏时节,沿着G212国道来到英雄村,依山傍水的村落环境优美,干净整洁。行走在村里,街巷蜿蜒,庭院座座,农家小院墙上新喷绘的战士们持枪冲锋的画面,再现了这片红色土地上波澜壮阔的过往。身穿民族服装的村民们正在广场尽情地跳着广场舞,大家满心欢喜,其乐融融。
英雄村是全国第二批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村,拥有红军枷担湾阻击战斗遗址、英雄桥等遗迹。立足英雄村红色文化特点和乡村旅游优势,整合资金1583.4万元用于红村建设,对农户闲置房屋、旧烤烟仓库进行改造,修缮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英雄烈士纪念碑,建设能容纳200人的教学报告厅、红色书吧、党史陈列馆等,挖掘“一个银元”“露宿街头不扰民”“一个包肚”等红色故事,全力盘活闲置资源,夯实文旅融合发展基础。
通过探寻红色历史、讲述红色故事、开发红色文化+旅游等方式,认真总结红色资源背后的精神文化内涵,培训当地党员干部群众学习红色历史故事、担任讲解员,使红色文化有址可寻、有物可看、有史可讲、有事可说。
依托红色教育点建设,动员群众改造民宿、开办农家乐等,由党支部领办集体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构建“吃、住、学、游、购”一体的教育基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变“输血”为“造血”,带动群众持续增收。村民张堂友以前主要是餐饮和小商品零售为主,但随着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乡村旅游业” 和 “红色教育服务业” 逐渐发展,红色村庄、绿色旅游、文化教育培训等吸引了人流量,他将自家闲置的房间改造成民宿,拓宽增收渠道。
为配合红色美丽村庄建设,整合资金及闲置资源,实施人居环境提质改造项目,帮助120户420名村民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生产设施,同时,通过培育文明乡风,践行红黑榜,充分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英雄村将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持续构建切实有效的生态保护机制,持续广泛发动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巾帼志愿者等,每月组织开展渭河河道清洁志愿服务行动和其他生态保护行动,推动英雄村生态环境更上新台阶。
围绕发展“红色+绿色”乡村旅游的思路,发展百花桃、酥李等经果林800余亩。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擦亮英雄村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名片,组织带动群众在产业上务工、在产业上创业,把英雄村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转化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发展优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smztxxzx@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