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贵州地名故事

贵州地名邀您“游村寨”——绥阳县洋川街道民兴村杜家堰坎

    [ ]  视力保护色:





编者按:


黔山秀水间,藏着一幅幅“活”的村寨山水画,西江千户苗寨似星河如梦,肇兴侗寨唱响千年记忆,下司古镇诉说着商贾往事,青岩古镇飘溢着时光的味道,加榜梯田在云雾间农耕如诗……每一个地名背后都写满诗与远方,每一缕炊烟都缠绕着人间烟火气。贵州民政政务新媒体邀您以脚步丈量特色村寨,共赴诗与远方,在如歌的夏日里游村寨,品地名,听故事。今天推出:《贵州地名邀您“游村寨”——绥阳县洋川街道民兴村杜家堰坎》

杜家堰坎清代古屋位于绥阳县洋川街道民兴村,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系清代举人杜灿芳的父亲杜修德建造,因宅建在洋川河的源头堰坎河畔,故起名杜家堰坎。杜家堰坎集风景、古建、文化为一体,四周群山环抱,绿树掩映,鸟语花香,是诗乡绥阳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绥阳人崇文修德的缩影之一。 

现居北京的著名作曲家杜兴成是这座古民居的主人之一。杜家堰坎清代古屋是全木结构,共有横排五间,院坝约有千余平方米,从建筑规模到留下的文化内涵,都是绥阳现存规模较大的古民居。

    杜家堰坎院门外左侧小坝上,耸立着三块巨大的石碑,一块上书“杜家堰坎”四个大字,为我国大书法家(欧阳)中石题书,碑石足有两米多高,一吨多重,碑文骨力劲健,浑厚有力;碑的另一面是由杜兴成撰写的杜家堰坎小传。中间一块石碑刻有杜兴成谱曲的共青团贵州省委的春晖行动主题歌《忘不了你呀妈妈》。挨田坝的一块巨石碑上刻的是著名作曲家杜兴成于1979年发表的一举成名的《战友之歌》歌曲。

   院外的“石围柱”是杜氏几代武举所立的“围子”,院墙龙门上有杜兴成撰写的门联:“寒门两扇藏有先辈千秋苦,春晖一曲唱得故园万代欢”。在古居的正门上悬挂古扁“武魁”,门联为“古堰古枫古屋传家族故事,新歌新曲新韵唱时代精神”。院内的东边有一个你我他亭。

走进正中堂屋,有“萱茂六朝”等匾额和书画精品,让人目不暇接,赞叹不已。其中著名诗人贺敬之题写的“一声鸡唱万怪烟消云落”,以及著名画家汪国新等的题书。

    据《杜氏族谱》记载:唐朝杜甫公入蜀,杜家堰坎居住的杜姓人家与唐代大诗人杜甫、杜牧同祖同宗(京北郡人)。明朝万历年间,杜家一世祖杜凤由‘江西临江府大桥头十字街’移民至‘贵州遵义府绥阳县’。迁入后,买下了县城东5里外的这片土地,取名‘杜家山’,从此在这里定居。清咸丰初年,杜家十世祖另造‘新房子’于堰侧一旁,故曰‘杜家堰坎’。在这座古宅里,杜家明代世祖杜英才曾任过湖广副将,由于英勇善战,立过战功,得到皇上的嘉奖。他还任过云南昭通府协台。四世祖杜英才告老还乡后建造杜家院子,并立钟鼓楼,设堂办学。杜英才办的书院十分兴旺,不仅有当地的学生,还有来自贵阳府、遵义府、绥阳县等地的学生,共有一百多人。杜家十一世祖杜灿芳(杜兴成的高祖父)考入举人进京殿试时,慈安皇太后敕宝剑一把,公文包一个。院内现存杜家练武时用的“石墩”及悬挂的“武魁”、“萱茂六朝”等牌匾和庭外的“石围柱”等文物古迹,都是十分珍贵的文物。

为了保存好这座很有人文历史价值的古屋,2007年以来,由杜兴成出资40多万元,杜氏家族出力,对古屋进行了整修。有不少远近的游客慕名到此观瞻,县里的一些文化活动也相继在这里开展。2015年,杜家堰坎清代古屋已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帮助|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方式|网站年报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smztxxzx@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