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海村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羊昌乡南部,地处羊昌河源头区,东接羊昌乡大陈寨村、毗邻贵安新区,西接白云镇和西秀区黄腊乡,南毗邻黔南州长顺县,北接羊昌乡昌河村和稻香村,交通便利。
龙海村因其保留有13个自然村寨、民风淳朴、风光宜人、自然资源丰富,2016年9月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2018年12月被中共贵州省委统战部、民宗委、文化和旅游厅授予“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19年12月31日被国家民委授予为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021年7月被安顺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授予“十佳乡村旅游点”。
龙海村由原本寨、蒙古、下午三个村合并,因邢江河同槎白河汇合形成的羊昌河与一九五三年修建的贵州省第二水利工程、水渠之源尤如两条水龙曲折蜿蜒东去,其源头在该村,故称龙海源,龙海村也因此得名。
龙海村不仅以秀美的山水闻名,更以深厚的文化底蕴见长。这里自古崇文重教,翰墨之风绵延不绝。村民们对书法艺术有着特殊的情感,泼墨挥毫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精神的寄托。每逢佳节盛会,书法展览、现场创作等活动总是最受瞩目的文化盛宴,村民们以笔会友,以墨传情,在横竖撇捺间延续着传统文化的血脉。这份对艺术的执着追求,让龙海村在2002年3月6日荣获贵州省文化厅授予的"书法艺术之乡"殊荣。如今,书法已成为龙海村最闪亮的文化名片,不仅滋养着一方水土,更让这个美丽乡村在新时代焕发出独特的文化魅力。
龙海村的文化传承如同其山水般刚柔相济。在翰墨飘香之外,农闲时节里,村民们以力会友、以技传情,将布依族传统体育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其中,"抵杠"这项充满阳刚之气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这里得到了最纯粹的传承。
布依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抵杠"传承人王焕德正是从龙海村的沃土中走出,他用坚实的臂膀扛起的不仅是木杠的重量,更是一个民族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图腾。这项古老的运动,既是对体能的考验,更是对意志的锤炼,它让布依族人坚韧不拔的品格在竞技中代代相传。
如今,龙海村的文体之花并蒂绽放:书房里的笔墨清香与晒场上的呐喊汗水相映成趣,共同编织着这个村庄独特的文化图景。在这里,文化的柔美与体育的刚健完美融合,奏响了一曲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乡村振兴乐章。
在黔中腹地的青山绿水间,龙海村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羊昌河两岸。这里不仅是布依族连片聚居的典型村落,更是一座活着的民族文化宝库——13个自然村寨沿河而居,99%的布依族人口比例让这里成为黔中地区最纯粹的布依文化传承地。龙海村房屋建筑,主要是以青基石、大青砖、小青瓦、砖枕抬梁为主要特点的传统“干栏式”风格。分三开间或五开间,并有对称布局的左右厢房;有的还有“照面”,形成“天井”格局,每扇门均设小腰门。家家户户为独立庭院,建有朝门,称布依族特色小“三合院”或“四合院”。大多数村民的房屋山头都书绘有“福、禄、寿、喜”等黑底白字的吉祥语;“八”字朝门的两侧刻有“鹿子含花”“犀牛望月”“蝙蝠送瑞”等浮雕;朝门上方书有“忠厚传家”“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等匾额;窗花用木雕形式,图案由蝙蝠、梅花、海棠花等组成,寓意幸福、吉祥、富贵。
从咿呀传唱的布依语歌谣,到巧夺天工的服饰纹样;从翰墨飘香的书法艺术,到力量与智慧并存的民族体育——龙海村完整保存着布依族文化的基因密码。这里的每一道田埂、每一座楼都在诉说着布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古老智慧。
2016年,龙海村被贵州省布依学会授予"黔中布依第一村",2018年被省民委授予“贵州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同年作为市级“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市级示范村。2019年被国家民委授予“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这些不仅是对其文化保护成果的肯定,更是对其作为布依文明活态传承典范的认可。如今,这个依山傍水的古老村落,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和蓬勃的发展活力,向世人展示着布依族文化的永恒魅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smztxxzx@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