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海,据《威宁县志》:“由东南折而西北,长四十里。周一百三十里,为黔中巨浸”。草海生长在海拔2200米的贵州西部“屋脊”,水域面积45平方公里,是云贵高原上最大的淡水湖。
据史料记载:草海古为四海汇成。西南边的八仙海,因海内有八石若人,故又名仙宿海。海水又上承南之草海,草海又上承东南之鸭海。《贵州通志》云:鸭海曰草海,草海曰鸭海,而仙宿海曰西海也。尚有北海,早成陆地,即今之龙王庙、葡萄井、火星塘、大洼塘一带。《大定府志》云:“仙宿海水至州城之西北隔,又纳龙泉、火星塘、大洼塘诸池泽之水。三泽皆在城北,大洼塘最大,人称北海也。”
草海无泄口,仅有两处潜伏暗流,一由南海最西面之大落水洞,潜伏至城东10公里之花鱼洞涌出,注入结里河,为乌江源;一由西海之锁簧仓前落水洞,潜伏至罐子窑涌出,入沱济河为乌江北源。
明初,海内尚可耕作。据《威宁县志》记载:“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诏卫兵屯田其中,于是开凿中,北边、南边三河以灌溉海田千顷,随处可耕。天启壬戌(1622)安效良叛据八年,军民流散,河道淤塞,收复卫城,田卒荒废”。时至清咸丰七年(1857)春夏,霪雨四十余昼夜。山洪暴涨,潜流水道淤塞,诸海之水汇积一片汪洋,即成今之草海。
草海四面翠山环抱,秀峰鹄立,雄奇苍茫的海面,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浩气横空,前人曾以“万倾波光似洞庭”的佳句誉之。
在“云光波动处,日影浪中愁”的西海水面,一座青翠苍然的孤岛阳关山立在湖光水色之中。朝霞送千帆出海,夕阳迎叶舟满载归来。宛若“蓬莱仙岛”,如身临其境,莫不胸臆盎然,逸兴顿生,流连忘返。
海之东南,有六桥烟柳长堤。建于同治年间,横跨于鸭海和南海之间。民国年初,蔡锷自昆明兴师出川讨袁,曾于长堤前之海坝检阅将士,蔡锷字松坡,故南海易名“松坡湖”。
草海素有“鸟的王国”之称,初步统计共有鸟类228种、珍稀鸟类70余种,特别珍稀的鸟类有黑颈鹤、灰鹤、丹顶鹤、黄斑苇雉、黑翅长脚鹬和草鹭,还有大量的大雁和野鸭,我国一类保护珍禽丹顶鹤、黑颈鹤,每年从青藏高原的高山来这里过冬,翌年三月三飞离,在草海栖居越冬,历时半年之久。是冬春观鸟,夏秋避暑的最佳选择地。
草海不仅以美丽多姿的湖光水色吸引游人,而天然资源也较为丰富。堪称:“自然科学博物馆”。东山近海一带化石区,曾出土过剑齿象、羚羊、水鹿、现代马、野牛、中国犀等古脊椎动物化石,还有打制精细的新石器石斧。可见,美丽富饶的草海,不仅是古生物赖以生存繁殖的地方,而且是人类祖先最早开创的家园。
七十年代初,“围海造田”之风,使草海倚丽的风光,近海的名胜古迹惨遭破坏。生态失去平衡,给人民带来了众多的不幸。一九七六年以后,恢复草海的呼声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作出了综合治理草海的规划,县人民政府把草海定为自然保护区。目前,蓄水2700万立米,水面保持27.5平方公里。由于“高原明珠”重放光彩,草海又复苏了。这颗镶嵌在贵州西北的一颗明珠,将以“百尺高楼立海东,登楼愈觉海天空;一轮红日云间观,万顷波光洞庭中”的美景重现人间。
草海,是中国著名三大高原湖泊(草海、滇池,青海湖)之一、贵州最大的高原天然淡水湖泊,是世界十大观鸟基地,有“高原明珠”“鸟类王国”等美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smztxxzx@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