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贵州地名故事

俗称懒板凳的南白镇

    [ ]  视力保护色:

南白镇,是播州区县城所在地。原名懒板凳。清康熙《遵义军民府志》所载:遵义县当时的14个场市中即有“懒板”,道光《遵义府志》中载有“懒板凳”。据传因露出地面的树根而得名。

据部分在世老人证实,在卫生路西口同西大街交汇处,原有一棵三四人围不住的皂角树,树根从地下露出在地面悬空延伸丈许又扎入地下,过往客商、赶集民众及附近的居民盛夏坐在树阴下的树根上纳凉,把树根当作板凳,且久坐不愿离去,故乡人约定俗成,称该场为懒板凳场。

清道光年间,西南巨儒郑珍在《白锦堡考》中说:“今府城(按今遵义市中心城区老城)南40里有市曰懒板凳,西距高遥山10里,市名极无意义,疑其地即古之白锦。至杨轸北徙穆家川,人以其地在南,遂称为南白锦。‘南’‘懒’‘白’‘板’双声,‘锦’‘凳’叠韵,历久音讹,遂成今称。”

随着行政区划的变更,懒板凳场成为区治、县治中心,地名外延概念随着扩大。1913年,懒板凳场成为遵义县南三上区区治。1932年,成为遵义县第八上区区治,此时的白锦镇区划建制泛指全镇行政区域,又特指懒板凳场。1935年5月,白锦镇改为白锦联保。1941年白锦联保改置为南白镇,1949年11月,遵义县人民政府接管南白镇,成为遵义县第五区。1954年4月,成为遵义县县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帮助|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方式|网站年报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smztxxzx@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