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新闻发布会

贵州省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结对帮扶集中签约仪式在筑举行

     字号: [ ]  视力保护色:
  • 索引号: 000014349/2022-4257961
  • 信息分类: 新闻发布会
  • 发布机构:
  • 发文日期:
  • 文号:
  • 是否有效:
  • 信息名称: 贵州省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结对帮扶集中签约仪式在筑举行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推动全省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走深走实,12月6日,省民政厅、省乡村振兴局共同主办的贵州省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结对帮扶集中签约仪式在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彭旻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彭锦斌出席,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万庆华主持签约仪式。

会议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社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北部高寒山区、西南部石漠化片区和东南部深山区,聚焦“9+3”深度贫困县(区),聚焦易地扶贫安置区,在产业帮扶、智力帮扶、捐赠帮扶、志愿帮扶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协同撕下贵州千百年来绝对贫困标签。脱贫攻坚期间,全省886家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实施扶贫项目2421个,参与消费扶贫3.2亿余元,实施项目及捐赠资金共计271亿元,受益贫困人口561万余人。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全省各级各类社会组织迅速将工作重心从助力脱贫攻坚转移到推动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来,全省已有1313家社会组织在产业发展、人才培育、爱心捐赠等方面参与乡村振兴,实施帮扶项目1072个,动员社会力量捐资捐物11.3亿元,受益群众359万人。全省社会组织助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了良好开局。

会议强调,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放在三农工作的突出位置,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和重要指示批示,阐释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举旗定向、领航掌舵,推动乡村振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社会组织的光荣传统就是听党话、跟党走,社会组织的历史使命就是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全省登记社会组织1.4万个,遍布各行各业,从业人员16万,联系会员上百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一宏伟事业面前,社会组织不能置身事外、不能缺位。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在党的领导下,同政府、市场力量、社会其他力量一道,汇聚起磅礴伟力,共同推进乡村振兴,建功新时代,彰显社会组织价值属性,走稳走好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之路。

会议要求,要在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上下功夫。要在推动健全帮扶机制上下功夫。要在推动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上下功夫。要在推动实施精准帮扶上下功夫。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要聚焦产业、就业、消费实施帮扶,打造乡村发展品牌;产业类社会组织要助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民有活干、有钱赚。科技类等社会组织要围绕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大力培育农业科技、科普和管理人才,带出去长见识、蹲下田间学校来开展技能培训,推动技术下乡村。环保领域社会组织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助力农业面污染源防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慈善社工、志愿服务类社会组织要加大帮扶力度,发挥好在第三次分配中的积极作用,推动资源向农村、向基层倾斜,聚焦农村“三留守”等特殊群体开展巡访关爱、志愿服务等活动。

会议强调,要强化组织领导。加强组织推动和统筹协调,积极争取全国性社会组织、东部发达地区社会组织大力支持,推动本地各自领域有一定实力和能力的社会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推动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工作作为地方重点工作进行系统谋划、一体推进。要强化服务保障。当好“联络员”“勤务员”“引导员”,做好服务保障,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出台支持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配套措施、奖励办法,要加强培训指导,进一步提升社会组织的政策引导和能力培训,推动社会组织有效参与乡村振兴,为各级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营造良好工作环境。要强化示范引领。认真研究,共同打造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公益品牌,及时表彰先进,选树出一批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先进典型,进一步增强社会组织荣誉感,激发社会组织参与度,营造增比赶超的良好舆论氛围。

贵州省教育发展基金会、贵州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织金县人民政府作了交流发言,贵州省乡村振兴促进会等52家全省性社会组织与正安等2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进行了结对帮扶集中签约,省民政厅各结对帮扶处室单位、省乡村振兴局有关处室、2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民政局、乡村振兴局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帮助|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方式|网站年报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smztxxzx@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