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临时救助制度作为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的托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发挥着救急解难、兜底民生的重要作用。2025年以来,黔西南州不断健全工作机制,优化救助程序,提升服务效能,切实将临时救助的温暖送到每一位急需帮助的群众身边。
快速响应解急愁
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严重困难的群众,给予家庭或个人应急性、过渡性救助。健全主动发现救助机制,对于急难型临时救助,简化审核审批程序,采取“先行救助、后补手续”的方式开展救助,在下放权限的乡镇(街道)设立临时救助备用金,有效解决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2025年以来,实施急难型临时救助83例,救助177人次,累计救助金额154万元。
精准帮扶解疑难
坚持“应救尽救”原则,将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救助对象的困难情形,按照因病、因学、因突发意外事件、交通事故及其他临时性特殊原因致生活困难的分类实施不同的标准。坚持个案分析,根据具体困难类型和程度,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确保救助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025年以来,全州共救助因病、因学生活困难4872人次,启动个案会商4例,其他特殊困难的救助3753人次。
链式救助解困苦
加强临时救助与其他社会救助制度、社会福利政策的有效衔接,形成一条完整救助链,当救助对象在获得临时性救助后仍不能解决困难的,按规定转介至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或积极引导慈善组织,统筹资源,形成多方合力救助格局,保障困难群众后续的基本生活,为困难群众撑起“暖心伞”、筑牢“保障线”。2025年以来,全州共实施临时救助8802人,发放救助金1935.1万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 xxzx@mzt.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