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信息

汇川区乌江恬苑社区:“灯塔港湾”护航“一老一小”幸福生活

    [ ]  视力保护色:

清晨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里,89岁的高奶奶手持剪刀,指尖翻飞间,一张张红纸蜕变成精美的传统剪纸,围坐的少年们看得入神,不时发出阵阵赞叹;傍晚的楼栋间,社工与志愿者提着保温餐盒轻声敲门,独居的李爷爷接过热气腾腾的饭菜,笑着展示手机里刚拍的社区夕阳——这温馨的日常,正是乌江恬苑社区“灯塔港湾”项目落地后无数暖心场景的缩影。


“老人吃饭难、照料难、精神空”“孩子假期无人管、课后看护难”等问题是汇川区乌江恬苑社区治理的“心上难”。据悉,乌江恬苑社区老少群体共2850人,占比达23.5%。如何焕发1160位老人活力、护航1690名青少年健康成长是摆在社区面前的“必答题”。

“公益课堂”护航健康成长

“以前每天得提前请假接孩子,现在有了托管班,上班不用总惦记,老师还会反馈学习情况,真是解决了我们家的大难题,社区这个项目太实在了!”双职工家长李阿姨的感慨,道出了社区“公益课堂”的实效。


为破解家庭看护难题,社区精心打造“假期班”与“托管班”,以“公益+低偿”模式实现可持续运营,让孩子放学后有去处、假期里有乐趣,更让家长实现“时间+金钱”双重减负。

假期班围绕“拓展兴趣、提升能力”核心,按季节与节日设计特色课程: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科学实验点亮课余时光。暑期“快乐音符”音乐课堂上,6岁的熊思齐从“五音不全”到能完整演唱童谣,妈妈激动地说:“没想到孩子能在这里找到音乐兴趣,社区的课程太懂孩子心了!”“安全小卫士”课程常态开展,民警、消防员手把手教防溺水、反电诈知识,四年级的邓文亮上完课后立马给家人普及“陌生链接不点击”的常识;重要节点期间,组织集体观看爱国主义电影,孩子们的红色基因在沉浸式体验中厚植。


“每天放学来这儿写作业,不会的题有老师讲,还能和同学一起看书,比在家有意思多了!”7岁的曾恩溪边整理书包边说。托管班优先保障学业需求,社区邀请退休教师、在校大学生组成“学业辅导团”,每天16:30-18:00为学生答疑解惑、梳理知识点;整合闲置空间打造“静心阅读角”,配备绘本、科普读物、文学名著7000余册,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更贴心供应健康下午茶点,解决“晚餐前孩子吃饭难”的困扰。截至目前,“公益课堂”已开展文娱课堂100次、手工艺培训20次,服务超1100人次,成为青少年综合素质提升的“第二课堂”。

“养老驿站”托起幸福晚年


“以前吃饭凑合、没事闷在家,现在下楼就能吃热乎饭、唱歌跳舞,这驿站比家里还舒心!”家住社区的王阿姨,如今成了养老服务驿站的“常客”。


这个由闲置菜鸟驿站改造的“多功能养老服务驿站”,以“助餐、助娱、助困、助康”“四站合一”模式,把贴心服务送到老人家门口。驿站一层设长者食堂,爱心专座旁加装无障碍扶手,空调恒温舒适;二层用餐区实现“餐桌变棋牌桌”的空间复用,吃完还能休闲娱乐。专业营养师结合老人高血压、糖尿病等健康状况,按季节制定周食谱,食材当日采购、国企担保运营,每道菜留样备查;“银龄志愿队”提着专用保温餐盒送餐上门,确保2小时内温度不低于60℃,行动不便的刘爷爷每次接过餐盒都念叨:“这饭比自家做的还合口味,温度也刚好”。

依托社工力量,社区组建“阳光老年合唱团”“雪梅舞蹈队”等7支文艺队伍,通过慈善基金、队伍“微基金”支持服装、道具采购,文艺老人还能优先预订餐食;针对独居、失独等困难老人,推出“送餐上门+心理疏导+慈善补贴”服务,独居的杨奶奶说:“社工小蒋每周都来陪我聊天,比亲人还贴心”;更动员低龄老人、“五老”人员加入志愿队,参与社区巡逻、青少年辅导,70岁的阎爷爷作为书法爱好者,常去公益课堂教孩子写字,“能发挥余热帮到孩子,感觉自己越活越年轻”。


驿站内设有健康咨询点,定期邀请社区卫生服务站医护人员义诊、开展慢性病管理、冬季养生等健康讲座,患有高血压的赵爷爷每次听完讲座都认真记录注意事项;社区还建立“社区日查+民政抽查+国企担保”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从饮食到健康,全方位为老人保驾护航。运营至今,驿站已服务老人超200人次,从闲置空间变身“幸福养老宝地”。

“慈善暖流”浸润希望土壤


“服务要暖心,更要长久。”社区党总支书记周荣飞看着公益课堂里孩子们的笑脸和养老驿站里老人的欢歌,深有感触地说。社区创新探索“慈善助力+可持续运营”模式,以“多元募资+公益合作”双轮驱动,筑牢服务长效运转的“资金基石”。


“补个牙都能做公益,这事儿太方便了!”居民王女士结账时看到小票上的捐赠提示,特意跟收银员多问了几句。除争取福彩公益金、政府专项拨款外,社区推出“消费捐”创新机制:联合辖区商户打造“消费即公益”场景——消费者每笔消费自动捐0.1元,商户收款时“抹零捐”(如25.3元实收25元,差额0.3元捐赠)。这一“随手做公益”的模式,已累计筹得公益资金超3万余元,全部用于老年人体检、青少年实践物资采购。同时,社区通过线上线下宣传,鼓励居民自愿捐款捐物,成立社区慈善基金并定期公示收支,让每一笔善款都“用在明处、落在实处”。

“能为社区孩子做点事,还能实现成本覆盖,这种合作我们特别愿意参与。”“海之韵”托管机构负责人喻尚娟说。社区引入该机构等慈善会员单位,实行“无偿引流+低偿创收”策略:将闲置图书室改造为托管空间,为机构免费提供场地;机构仅收远低于市场价的象征性费用,覆盖师资、餐食基础成本。这种“社区让利、机构让利、居民受益”的模式,既保障公益普惠性,又避免项目“零收入”停摆,实现“公益不亏损、服务不中断”的良性循环。


乌江恬苑社区“灯塔港湾”项目自2023年启动以来,从最初的社区“单打独斗”、志愿者无偿服务,到获得省级福彩公益金10万元支持以及相关部门的师资、资金帮助,在汇川区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今年还为新就业群体、“五类”儿童开设了专班,真正实现了让长者安心、让孩子开心、让居民暖心放心,辖区群众满意率持续上升,获得感显著增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帮助|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方式|网站年报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smztxxzx@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