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信息

从“养老”到“享老” ——铜仁托起幸福“夕阳红”

    [ ]  视力保护色:

阅读提示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服务成为民生关切重点。如何让老年人的人生后半段旅程充满温暖与尊严,铜仁市写出了自己的答卷——

全市在运营的养老机构81家,农村区域性敬老院52家,农村区域性敬老院实现全覆盖;组织动员301名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入住机构;

全市启动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5666户,目前已完成5000余户;

全市启动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目前家庭养老床位已实施2800张;为4200余名老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1255722次;

全市已累计打造老年助餐点28个,对年满60-89周岁的老年人给予优惠、9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免费等优惠,切实解决老人就餐难题;

全市县级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全覆盖,推进乡镇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全覆盖。19家养老机构在卫健部门取得医疗资质,全天候为老年人提供服务;62家机构均通过嵌入式医养结合、医养签约等方式,由乡镇(社区)卫生院定期上门为老年人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等日常诊疗服务,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免费提供老年人健康评估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2025年以来,已为在院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超万余人次。

“满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为新时代养老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铜仁市坚持以“幼有所育、老有所养”美好愿景为努力方向,结合铜仁实际,围绕“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具有铜仁特色的老龄事业发展路径,城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初见雏形,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设施升级 打造家门口的“幸福养老圈”

生活里的幸福感,有时候可能只是走出家门,呼吸一口新鲜空气,看一场日出日落。

而这些,对于曾经的张胜贵,已然成了一种奢侈。63岁的张胜贵居住在印江峨岭街道张家村,早年患上脑梗让他行动变得不便,三年前的又一次意外,让他从此只能依靠轮椅出行。家门口那条原本不起眼的水泥台阶,成了他走出家门的巨大障碍。

转折来源于铜仁市民政局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号召,启动了一系列针对高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居家适老化改造项目。张胜贵作为首批受益者之一,生活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改造项目不仅将张胜贵家门口的水泥台阶改造成了平缓的水泥坡道,还配备了轮椅、移动坐便椅以及具有防压疮功能的电动养老护理床等现代化辅助设备。这些设备的安装不仅解决了张胜贵出门难的问题,也极大地提升了他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度。生活的改变让笑容又回到了张胜贵的脸上。

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健康老龄化发展、满足老年人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保障。今年以来,为开展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铜仁市统筹资金2300万元,在全市启动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5666户,目前已完成5000余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

铜仁把健全“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列入2025年铜仁市十件民生实事,争取中央专项资金2098万元,启动实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在全市建成家庭养老床位2030张,为3800名老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每人不少于30次)。截至目前,家庭养老床位已实施2803张;为4200余名老人提供居家上门服务1255722次,有3770人已完成30次服务。

此外,铜仁还出台了《铜仁市新建住宅区配建养老服务设施“四同步”实施细则》,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确保新建居住区每百户不少于20平方米的养老服务设施,老旧小区逐步补足至每百户15平方米的标准。截至2025年,全市新建小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100%,已建成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90%,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方便老年人就近享受服务。

医养结合 打通健康养老“最后一公里”

每天上午八点,护理员杨旭便开启了忙碌的一天。她来回穿梭在各个房间,为老人们量血压、测血糖,给失能、半失能老人喂饭、洗脸翻身,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

在思林乡敬老院,哪些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哪些需要定时服药,哪些老人需要擦浴、协助翻身,杨旭都一一记在心里。“护理员太好了,无微不至地照顾跟自家人一样亲,在这里生活很幸福。”90多岁的陈时珍是思林乡里的特困老人,入住敬老院已经十年,护理人员的悉心照料让老人倍感温馨。

为解决养老机构看不了病、医疗机构养不了老问题,思林乡敬老院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服务模式,拓展急诊治疗、康复护理、健康监测、长期照料等康养服务。思林乡卫生院每日安排专业医生坐诊,为敬老院老人提供常见病诊疗、日常巡视、康复训练等医疗服务,让老人们在熟悉的环境中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养结合作为化解养老和医疗两难的好办法,近年来在养老服务中越来越发挥其重要作用。铜仁市在全省率先探索出台《铜仁市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在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嵌入式医养结合、与医疗机构进行医养签约合作等方式,分层分类,推进全市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全覆盖,让老年人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得到及时的医疗救护,切实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完善服务体系。成立铜仁市老年健康与婴幼儿托育事业发展中心,积极构建以市级老年健康服务指导基地为中心、各区县老年健康服务指导站为基础的服务体系,医养结合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实现了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六位一体”融合发展。同步做好出院患者接续服务工作。

扩大服务供给。通过深化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签约服务、鼓励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或为养老机构提供嵌入式医疗卫生服务、支持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等措施,不断扩大医养结合服务供给,全市县级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实现全覆盖,逐步推进乡镇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一餐热饭” 托起老人幸福“食”光

“年纪大了,一个人最怕买菜做饭。”76岁的空巢老人蔡大爷是思南县许家坝镇黔纲社区长者食堂的“常客”,自从社区长者食堂开起来后,彻底解决了他的吃饭难题,让他每餐花5元钱就能吃到一顿热乎饭,比他自己做得还丰富好吃,让他心里说不出的高兴。饭后蔡大爷会和老人们聚在棋牌室下棋、玩僰牌、玩扑克牌,或坐在一起聊天,热热闹闹度过一天。

同一时间,万山区仁山街道贵苑社区的“老年食堂”也排起了长队,居民安玉华仅花4元钱就吃上了七菜一汤。作为万山区的易地搬迁社区之一,这里共有搬迁群众695户3385人,其中60岁及以上老人517人。为改善老年人用餐问题、提高生活品质,2024年12月,在当地民政部门支持下,贵苑社区打造了110平方米的“老年食堂”,让老年人餐餐有热饭。

居住在碧江区灯塔街道矮屯社区的张羽桃老人也是社区食堂的受益者。已经80多岁的张羽桃独自生活,吃饭是一大难题。2024年7月,该社区启动了老年助餐服务和上门送餐服务,自从有了上门送餐服务,张羽桃老人也终于吃上顿顿可口实惠的饭菜了。

老年助餐服务,是今日中国需求量最大的养老服务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心系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特别强调要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老年助餐服务。

近年来,铜仁市以破解老年人“就餐难”为着力点,积极探索乡镇老年助餐社会化有偿服务机制,逐步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创新“企业让一点+老人出一点+政府补一点”模式打造老年助餐点,对年满60-89周岁的老年人给予优惠、9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免费等优惠,破解老年人“就餐难”问题,让“养老”逐步迈向“享老”。

通过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灵活多样的助餐方式,铜仁市老年助餐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老年人就餐便利度不断提升。思南县许家坝镇万塘村盘活村内闲置小学,改建成可同时容纳100人用餐和休闲娱乐的“长者食堂暨幸福院”,辐射周边老年人630余人。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龙津街道甲山社区依托社区老年活动中心打造老年助餐点,惠及1600余名老年人。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团结街道燎原社区与社区经营成效佳、周边居民评价高的餐饮商家合作,通过增设老年助餐专区,服务周边1700余名老年人……随着铜仁老年助餐服务的普及,老年人“一餐热饭”的民生需求有了更坚实的保障。

如今,老年助餐点已经不仅仅是老人们解决“吃饭难”的场所,更是他们情感联结的“第二个家”。截至目前,全市建设运营的老年助餐服务点28个,惠及农村社区2.5万余名老年群众。从解决“吃饭难”到满足“精神暖”,铜仁通过老年助餐点推动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的有机融合,创新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打造出适应老年人居家养老生活、邻里交往的社区情感共同体,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的民生暖流,切实增强了老年人幸福感和获得感。

从老人家中的家庭养老床位设备,到敬老院里医生忙碌的身影,再到长者饭堂飘出的饭菜香味,铜仁养老服务的创新实践,正让越来越多老年人从“老有所养”迈向“老有颐养”。展望未来,铜仁将不断提升全市养老服务能力,为老年人提供便利实惠、安全优质的养老服务,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帮助|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方式|网站年报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smztxxzx@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