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跨越山海的感谢信,一段关于帮扶与成长的暖心故事!
近日,锦屏县民政局的办公室里,收到了一封来自湖北的特殊信件——信封上“致锦屏县民政局”的字迹工整又饱含温度,落款处“受帮助的小女孩”背后,藏着一段从困境走向星光的励志旅程。写信人是现就读于湖北理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的大三学生,一位来自锦屏县茅坪镇的姑娘。今天,我们就来读读她与锦屏民政之间的温暖故事。
困境微光:她曾想为生计放弃学业
“我生来被遗弃,由智力残疾的母亲收养,从小寄养在舅舅家,靠舅舅微薄的退休金过活。”信的开头,姑娘坦诚地讲述了自己的成长困境。
随着年龄增长,学业开销越来越大,舅舅舅母的肩膀被生活的重担压得愈发佝偻。“高中时,看着他们为我的学费、生活费彻夜难眠,紧锁的眉头就没松开过,我不止一次想过辍学打工,帮他们分担压力。”那时的她,像站在迷雾里的孩子,看不清求学路的方向,更怕自己成为家人的负担。
民政帮扶:为她撑起求学路上的“保护伞”
就在最迷茫无助的时刻,锦屏民政的工作人员走进了她的生活——
耐心倾听她的处境,细致核查每一项信息,最终为她认定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身份。从高二开始,每月的生活学习补贴准时到账,“这笔钱像一场及时雨,覆盖了我的基本开销,让我不用再为下一顿饭、下一本教材发愁。”
这份温暖并未止步:高三毕业时,黔东南州民政“慈德圆梦”助学工程为她凑齐了大学入学费用;进入湖北理工学院后,青山助学金又及时缓解了学业经济压力。“是这一笔笔带温度的资助,让我能安心坐在教室听讲,能在图书馆钻研,能像其他同学一样,拥有追求梦想的权利。”
向阳而生:从受助者到“温暖传递者”
在民政部门的帮扶下,姑娘的生活彻底改变——
升入高中后,她终于不必再为课本费、生活费向舅舅舅母开口,随着经济压力的减轻,舅舅舅母眉间的紧锁慢慢舒展,久违的笑声也重新回到了家里。步入大学校园,每月的补贴更是帮她卸下了负担,不必再在课堂学习与兼职打工间来回奔波,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业钻研中,专注追寻自己的目标
更珍贵的是,这份关怀在她心里种下了“感恩与回馈”的种子。“受助于社会,当回馈于社会”,这是她时刻铭记的信念:
学习上,连续两年综测全专业前十,拿下国家励志奖学金,用成绩证明“帮扶没有被辜负”;
思想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成为入党积极分子,渴望未来以党员标准服务社会;
实践中,参与60余次志愿服务,累计时长160余小时,从校园活动到社区服务,用行动温暖他人;
还主持学校活动、参与文化宣讲,获评“百生讲坛优秀主讲人”“校优秀志愿者”,更当选“湖北理工学院十大励志之星”。
“现在的我,不再是躲在舅舅身后怯生生的女孩,而是能自信站在台上分享故事、主动为同学服务、勇敢规划未来的青年。这一切的起点,都是锦屏民政给予我的帮助与信任。”
民政回应:每一份帮扶,都为点亮希望
收到这封信后,锦屏县民政局的工作人员深受触动。负责人表示:“我们始终记得,民政工作的初心是‘为民’。看到她从困境中走出,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励志青年,所有的付出都有了意义。未来,我们会继续把民生保障工作做细做实,让更多像她一样的孩子,能无后顾之忧地追逐梦想。”
在锦屏,这样的温暖故事从未间断。从“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到助学金帮扶,从低保政策兜底到临时救助解围,民政部门始终用政策的温度、服务的力度,为困境群众撑起一片晴朗的天。
这封跨越千里的感谢信,是受助者对帮扶者的深情回馈,更是“为民服务”最生动的注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smztxxzx@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