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信息

全国“特别关注孝心少年”织金女孩刘雨蝶圆了大学梦

    [ ]  视力保护色:

养老院出了个大学生

“我们的雨蝶考取大学了。”“让我看看大学录取通知书长什么样子,还没见过呢。”“也算是奔出头了。”在贵州省织金县贵颐添合养老院,当行政院长全晓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大家时,活动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老人们围坐在刘雨蝶身边,为她考上大学而庆贺。

“谢谢爷爷奶奶的关心,上大学后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刘雨蝶连连道谢。“雨蝶,你录取的学校是贵阳学院音乐学专业,给我们唱几句露两手。”全晓杰院长在身旁鼓励着。“好,那我就给爷爷奶奶们唱两首。”一时间,曼妙的歌声透过老年活动室,躺在轮椅上的刘雨蝶父亲刘德文眼眶红润,百感交集。

2006年,刘雨蝶的父亲刘德文在外务工时不幸被吊板车砸伤,因脊椎受到重创导致瘫痪,在床上一躺就是20年。在刘雨蝶3岁时,母亲不堪重负离开了这个家,10岁时,爷爷奶奶又相继离世。刘雨蝶一边上学一边照顾重度瘫痪的父亲,用她稚嫩的肩膀扛起了这个支离破碎的家。2020年10月,刘雨蝶被中央电视台评“特别关注孝心少年”。 

2021年7月,刘雨蝶考入了织金九中高中部,为了顺利完成学业,刘雨蝶带着父亲刘德文,离开了一直生活的熊家场镇马店村,前往织金县城踏上了自己的高中旅程。在了解到她的家庭情况后,织金县民政局牵头,由县贵颐添合养老医疗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刘德文的生活护理,并给他单独安排了房间,织金教育部门还将录取九中的刘雨蝶转入四中,方便她探望父亲,为父女俩解决后顾之忧。自此,养老院成为了刘雨蝶的家。织金县政协、县民政局、县融媒体中心、县残联、县教科局、县妇联、团县委以及中科纬复读学校相关负责人和有关公益人士,成为了刘雨蝶“破茧成蝶”、圆了大学梦背后的“家人”。

学校也是我的家

“我就读的每一个学校都是我的家,每个家都很温暖。”在采访中,刘雨蝶告诉记者,除了养老院这个家以外,织金四中、织金中科纬复读学校和多芬艺校都是她的家。

从小成绩并不太好的刘雨蝶,由于分散了太多时间和精力来照顾父亲,在熊家场镇中学读初中时,成绩一直在班上排位中下等水平。2020年10月,在了解到她的家庭情况后,每个周末,织金中科纬复读学校都会抽派4名科任教师,前往织金县熊家场镇马店村的家里送教上门,对她进行免费学习辅导。同时,在高中阶段的每个周末,刘雨蝶除了在织金四中住校学习外,还为她安排了食宿的地方,对她进行持续辅导,这所学校三次经历搬迁,每一个新地点都有刘雨蝶自己的“家”。

在织金四中就读高中期间,学校不但免去了她学习期间的各类费用,还安排了音乐教师杨祖军辅导她声乐技巧、演唱实践等,为她选择声乐专业奠定了基础。2024年应届毕业,刘雨蝶文化成绩过线,但声乐专业分数偏低,杨祖军老师为她联系了多芬艺校培训机构,在她复读集训期间,这所学校没有收取她的一分学费。对她而言,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就读的每一个学校都成为了她的家。

一座城温暖一个人

刘德文对于女儿考上大学非常开心,但还未沉浸在喜悦中,父女两人就开始算起了“大学”账,学费、书本费、住宿费、生活费……一年下来就要二万多,四年的大学生活,至少需要十来万,拿到通知书的同时,也让父女俩为学费犯了愁。高考一结束,刘雨蝶就开始为筹措自己的大学学费而奔走,听说重庆有工作,一天10个小时的班可以挣160元,她便和同学一道,前往重庆打暑假工。

但刘雨蝶找工作的决心再重,也重不过一位父亲的担忧之心,在父亲的劝说下,刘雨蝶回来后,在离养老院不到一公里的贝客电竞酒店打暑假工。“这小姑娘懂事,学得快,很勤快。”酒店老板是个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当获知刘雨蝶的情况后,原本不需要招人的这家酒店,为她提供了岗位。

但打暑假工所挣的收入相较学费而言仍然还有差距,织金县民政局做出决定,在大学四年期间,每年启动5000元困难救助;织金县卫健局一次性补助5000元;织金县政协委员爱心委员会从今年7月开始,每月向刘雨蝶补助500元生活费,待明年6月发放结束后,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贵州织金映月泉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法人何恩荣表示,他将接力按每月500元的标准继续进行扶持。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大家的捐赠让父亲和我看到了希望,以前父亲的网名叫‘疯癫残疾人’,现在叫‘残乐人生路’,他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刘雨蝶说。自从来了养老院,刘德文不再沉溺于悲观的情绪中,自己现在有人照顾,再不是女儿的“拖油瓶”了。

谈及一路走来帮助过刘雨蝶的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爱心人士,刘雨蝶泪目了,眼泪簌簌地往下掉:“是他们给我的生命填充了色彩,让我的生活慢慢变好,也在他们的帮助下,我的见识逐渐提升,思维不再幼稚,更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刘雨蝶的求学之路背后,每一步都是众多人的温暖凝聚。是读初中时,学校让她从食堂打饭带给父亲吃的温暖;是学校到家40分钟路程,村里开车或者骑车的好心人遇上雨蝶都会搭载她一程的温暖;是县教育部门免除她高中学杂费的温暖;是民政部门将她瘫痪在床的父亲接到养老院悉心照顾的温暖;是县中科纬教育从初三开始免费为雨蝶补习功课的温暖;是多芬艺校培训机构无条件支持的温暖;是在酒店打暑假工时,为她提供食宿的温暖;是社会各界帮助她筹集大学学费、生活费的温暖……

正是这些细碎的温暖,汇聚成了照亮刘雨蝶人生的星光,让她在最艰难的时刻,依然相信远方有梦,身边有爱。织金这座县城的各方援助逐渐汇聚,最终形成改变刘雨蝶命运的力量,稳稳地托举起了她的大学梦。一座城的温暖,虽然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令人感到动容的是大家都愿意为陌生人搭把手,这种情谊显得弥足珍贵。也正因为社会这个大家庭为刘雨蝶托举起了“大学梦”,让这座城变得更加温暖而厚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帮助|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方式|网站年报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smztxxzx@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