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小”,不仅是老百姓的牵挂,也是全社会的“心头事”。近年来,桐梓立足实际,不断办实事、出新招,“捂热”民生“温度”,用心用情用力呵护“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近日,记者来到新站镇养老服务中心时,老人们正在护理人员的陪伴下进行康乐活动。“来这个养老院之后吃穿都不愁,护理人员对我们也很好,还安排了娱乐设施,带着我们运动,在这里住得很舒心。”新站镇养老服务中心的老人王坤凡开心地说。
新站镇养老服务中心是桐梓2021年打造的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中的一家,由原来的新站镇、夜郎镇、黄莲乡敬老院升级而来,共有房间26间,床位80个,专职护理人员7人;配有训练康复室、医务室、活动室和餐厅等。目前共接收了58名来自3个乡镇的老人和部分生活无法自理的中年人。
该养老服务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不分时段给予老人及时照顾,每季度还会为老人添置新的衣物。据了解,该中心与县中医医院新站分院建立了合作关系,定期有医生前来问诊,为老人检查身体。
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幼有所教,学有所乐。近年来,我县不断创新优化课后服务形式,以“1+4+N”的模式(“1”即课后辅导服务,“4”即阅读、书写、欣赏、体育四项基本课程,“N”即学校少年宫社团个性课程),把课后服务“加餐”做成学生的“营养餐”,努力实现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有机统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在娄山关街道鞍山小学,有的学生在足球场上踢足球,有的学生在教室跟着老师一起学习童谣,有的学生则弹奏电子琴……这些场景,都出现在该校的“四点半课堂”。
“我校仁爱课后服务围绕‘1+4+N’的模式开展,第一时段为1小时的作业分层辅导,第二时段开展诵读、书写、欣赏、运动活动,同时根据学生需求和教师的特长开设了19个精品社团,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也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娄山关街道鞍山小学副校长金梅告诉记者。
“我在童谣社团里已经两年了,在这里学到了很多东西,比如写童谣可以用叠词、拟人夸张等手法来写,还学会了儿童节、母亲节等多种主题童谣。在这里学习童谣感觉非常开心,每次读童谣的时候心情很愉快。”娄山关街道鞍山小学童谣社团学生陈熙蕾分享道。
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和校园社团正在桐梓各个学校遍地开花。据悉,桐梓还以学校少年宫、珠海结对帮扶项目、中国好老师公益行动计划等平台为依托,有效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创造课程开展的基础条件,全力推进课后服务“1+4+N”课程建设;同时深化体教融合,推进游泳进课堂、足球进课堂、篮球进课堂,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下一步,我县将继续把“一老一小”服务抓实抓细,不断提升“朝夕”幸福感,让夕阳更美,朝阳更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smztxxzx@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