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县联山街道易地移民搬迁安置区是黔东南州最大的移民安置点,也是全省2万人以上移民安置点之一。易地移民搬迁安置点人口多,人员结构复杂,留守儿童较多,社区治理难度大,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尤为重要。近年来,联山街道紧紧围绕“五个体系”建设要求,通过“学校+社区+民政+街道”,同时联动社会各界保护力量,筑牢防护体系,持续深化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扩大保护成果,为联山街道未成年人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努力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
突出党建引领,强化责任落实
联山街道坚持以党建为引领,针对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成立以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书记抓,抓书记”要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主动承担第一责任人职责,统筹推进辖区内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推动各项措施落细落实、落地见效,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将党建引领作用落到实处。
发挥群防群治,筑牢保护防线
联山街道依托“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模式,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截至当前辖区共排查未成年6946人。面对庞大的体量,联山街道深度融合各部门社会力量参与,依托民政、公安、妇联、教育、综治、村(社区)、学校以及社工组织,组建专业队伍6支,对辖区内未成年人定期开展入户探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能解决的制定“一人一策”,落实好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先后邀请县委政法委、县民政局、县医院等部门专业人员对辖区未成年人开展生理心理健康、防性侵及防欺凌等集中专题讲座10次,邀请县法院到街道开展“盗窃案、反诈骗”等现场庭审活动3次,确保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及夯实未成年人法治意识提升落到实处。
聚焦工作重点,打通“最后一公里”
针对未成年人日常聚集时间较多的学校,辖区内学校法治副校长坚持做到一学期到校开展3次以上法治教育宣传,同时派员每月深入辖区学校,指导落实好黔东南州“学生关心关爱和校园安全管理二十条措施”要求,扎实抓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针对留守儿童,协助县民政局加强对辖区“四点半学校”的日常管理,做到留守儿童课后有人辅导作业,有人关爱,逐步形成党群共建“未成年人保护伞”,形成人人保“未”、家家护“未”、社会爱“未”的良好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smztxxzx@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