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县突出重点群体、聚焦民生领域,从群众的急难愁盼出发,聚焦“留守、孤儿、残障”等农村特殊困难未成年人,探索建立组织领导、动态管理、投入保障、关心关爱“四项机制”,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让群众时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立组织领导机制
成立领导小组。成立县委副书记为组长,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县人民政府分管财政、民政、卫健、教育的副县长为副组长,县财政、卫生健康、教育等相关部门及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民政局,由县民政局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日常工作。制定方案措施。印发《罗甸县特殊少年儿童关心关爱工作方案》《罗甸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老一小”关爱服务试点工作方案》等文件,针对“孤儿、留守未成年人、农村特殊困难未成年人”等群体,全面安排部署救助、关爱工作,着力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政府具体负责、部门协同联动、社会共同参与”的齐抓共管格局。推进协同联动。由县民政局牵头,联合教育、公安等12个部门开展特殊困难未成年人“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行动,采取明查与暗访、定点督办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农村特殊困难未成年人基本生活、教育、医疗等政策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导,形成逐级“发现问题、报告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闭环链条。
建立动态管理机制
全面开展排查。针对各乡镇、村(社区)特殊群体未成年人救助需求,依托“督导员+村主任+社工”三级联动,通过线上问询+线下入户探访等方式,逐村逐组、逐户逐人精准排查摸底,做到不留死角、不留遗漏。建立管理台账。根据排查掌握的特殊困难未成年人分布区域、家庭状况、救助类型等信息,全部录入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并分类建立县、乡、村三级精准动态管理台账,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因人分类施策。以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为依据,针对生活困难、监护人缺失、事实无人抚养、残障等不同情况,坚持“一人一策”,通过资金补助、监护照料等方式开展关爱救助,确保“户户有人管、人人有照料”。
建立投入保障机制
发放救助资金。综合运用城乡低保、特困救助、临时救助、慈善帮扶等措施,对符合条件的农村特困未成年人及时开展救助,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完善基础设施。积极争取2130万元资金用于福利机构、流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和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等项目改扩建,为留守和事实无人抚养未成年人提供温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搭建服务平台。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社工组织机构,在学府、翠滩、兴阳、玉都4个易地移民安置社区开展关爱服务试点,为农村特殊困难未成年人开展4点半课堂及周末课外活动、作业辅导、心理疏导、临时照看等服务,共同搭建留守未成年人生活保障、精神关怀、社会关爱服务平台。
建立关心关爱机制
实施“扶幼工程”。由全县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带头,对全县377名农村特殊困难未成年人开展“一对一”结对包保,通过与帮扶对象面对面交谈、与家长面对面沟通、相关部门协作等方式,对特殊困难未成年人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给予关怀和帮助。推进“童伴计划”。在中国扶贫基金会和省民政厅的支持下,以沫阳镇平岩村等5个村为示范点,依托“童伴之家”“童伴妈妈”扶贫资金项目开展“童伴计划”,打造温馨家园乐园,实现留守和事实无人抚养未成年人有家有爱,让孩子有心理归属感,着力解决困难未成年人感情缺失、心理失衡、生活失助等问题。开展“关爱行动”。充分利用“六一”、端午、中秋、国庆等节假日,组织全县党员干部、爱心人士到特殊困难未成年人居住地、学校开展慰问,教育引导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smztxxzx@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