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岑巩县大坪同心社区流光溢彩、歌舞飞扬。《感恩的心》、《听我说谢谢你》、《我和我的祖国》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小区群众欢聚在一起,共同欣赏这场视听盛宴。
“这里人多热闹,经常开展活动,今天我又上台跳舞,很开心。”58岁的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刘顺珍特别喜欢跳舞,搬迁到大坪同心社区后,能经常参加喜欢的娱乐活动,她特别满意。
今年以来,黔东南州民政局以省级基层治理深化改革试点项目为契机,充分结合易地扶贫搬迁社区需求,采取项目化运作方式,在凯里市、岑巩县等5个新设街道城乡社区安置点探索社工、社区、社区社会组织“三社联动”推行社区治理“618”机制,为全州稳步提升社区治理服务奠定了基础。
构建全方位、网格化社区服务模式
黔东南州民政局通过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聚焦社工人才队伍建设,选强配齐凯里市、岑巩县“三社联动”社区“两委”干部班子25人,社区保安、楼栋长共24人,健全社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形成支部引领共建和谐社区的工作格局。
黔东南州民政局还积极开发设计实施以儿童服务、养老服务为主的公益项目,建立“三社”协作机制,并以县级党政部门、社区“两委”、社会组织、社工联合为载体,定期召开项目推进研讨会,针对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居民需求,制定推广性强、实效性明显的实施计划,强化联动协调机制,打造党政部门+社区“两委”+社会组织+社工+社区功能委员会+互联网平台“六驾马车”的服务模式。
搭建信息化、便民化社区服务平台
黔东南州民政局以满足城乡社区群众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围绕扶贫搬迁“五个体系”建设要求,建立社区“1+1”互联网平台,将社区内各功能性组织和居民社团组织起来,通过社区组织开展各类社区服务活动,让社区居民关注身边事、关心身边人的邻里互助氛围,实现共建共治共享文明和谐社区。
目前,5个新设街道城乡社区安置点已建立敬老爱幼委员会5个,文体委员会5个,环境卫生委员会2个,生态文明委员会1个,安全调解委员会2个,青年发展委员会1个,不忘初心党员志愿服务队1个,教育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1个,产业发展委员会1个。
下一步,黔东南州民政局将针对各类群体需求,建立信息便捷、功能全面的委员会,使群众对社区更有归属感,提升生活幸福感。
聚焦均等化、优势化提升服务质量
黔东南州民政局聚焦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公共服务配套建设,配套建成便民服务中心、卫生室、幼儿园、日间照料中心、文化活动室、四点半课堂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21个,保障社区群众身心娱乐有设施、住得安心、舒心。
同时,黔东南州民政局以老年人、妇女、儿童和特殊人群为重点,激发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活力,实现多元服务供给,努力在就业扶持、教育培训、文化活动、健康养老、社会救助、法制宣传、心理咨询、社区环境“八个方面”强化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社区群众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自3月份项目启动以来,黔东南州民政局培育和孵化社区组织19个,培养本土社工人才22人,建立社工志愿服务站(室)16个,覆盖10县(市)22个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安置点。同时,深入开展“我们共成长”儿童生日会、“粽香端午,居民乐融融”端午节等主题活动14次,累计服务人次约1800余人次,走访慰问困境群体26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smztxxzx@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