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信息

从江独洞村:大山深处的童伴之家

    [ ]  视力保护色:
贵州民政部门统计,截至目前贵州有留守儿童49万,这些孩子的父母大多常年在外务工。为了照顾好这些留守儿童,呵护大家健康成长,让务工父母没有后顾之忧,2016年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公益研究院、贵州省民政厅在贵州启动了“童伴之家”项目。六一前夕,动静记者走进了位于黔东南州从江县独洞村的童伴之家。

从江县洛香镇独洞村距离县城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独洞村坐落于独洞湖旁,地处黔桂交界处,少数民族占比95%,外出务工人员较多。

刚到独洞村,一阵悠扬的侗族大歌吸引住了记者。20多个身着侗装的孩子,正在老师的带领下歌唱。“是为了六一儿童节排练的节目吗?”记者问到。“是,也不是。”老师潘启凤卖了个关子。

潘启凤是村里童伴之家的负责人。2017年,童伴之家项目在独洞村启动。民政部门希望通过设立童伴之家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写作业和玩耍的场地,还要为留守孩子“找妈妈”,弥补留守孩子监护人的缺位。

2019年9月,80后潘启凤接过了前一位“妈妈”的接力棒,她的重要任务就是当好村里52个留守孩子的“妈妈”。“这52个孩子的爸爸妈妈常年在外打工,没有家长陪伴他们很容易在心理上出现问题,作‘妈妈’就是要常常陪伴他们,在生活上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和情感上的呵护。”潘启凤告诉记者。

为了照顾好这群有些“特殊”的孩子,潘启凤腾出了家里一楼最大的一间房作为童伴之家的固定活动室。记者看到,虽然活动室只有30多平米,但是里面除了有各式绘本百余册,还有蹦床、滑梯、积木等娱乐实施。“童伴之家的建立,很好地弥补了孩子们课后的学习辅导问题,而且也能让他们交到更多新朋友。”潘启凤说。

考虑到留守儿童性格大多内向腼腆,为了让孩子们活跃起来,潘启凤提出每月组织一次主题活动。今年母亲节,她组织了一次才艺表演。7岁的小天(化名)父母长期在广东打工,一年只有在春节才能一家人团聚。母亲节当天小天有些失落,潘启凤看到后拨通了小天妈妈的微信视频,让小天把排练好的节目表演给妈妈看。“那天妈妈夸我表演的好,我告诉她‘我爱你’,妈妈对我说‘我也爱你’,我很开心。”小天告诉记者。

“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表达自己,展示自己,慢慢大家性格都会变化,会开朗起来。”六一前夕,潘启凤又组织小朋友们排练节目,记者进村听到的歌曲既是六一节目,也是潘启凤想要通过微信群“直播”给家长的礼物:“我希望告诉这些孩子的爸爸妈妈们放心在外工作,童伴之家就是孩子的第二个家,我就是他们的妈妈,我一定会照顾好他们。”

目前,从江县397个村已经建立了200多个童伴之家,每个乡镇配有一名儿童辅导员,每个村配有一名儿童主任,覆盖8000多名留守儿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帮助|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方式|网站年报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smztxxzx@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