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遵义市围绕强化组织引领、坚持以人为本、夯实基层基础,促进城乡社区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始终把城乡社区治理作为社会治理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抓手,通过政策引领,为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提供强大动力。2016年以来,遵义市先后出台《关于深入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城乡社区协商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深入推进“群众会+”社会治理模式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遵义市民政局与相关部门联合,制定出台了《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7-2020年)》《规范村级“小微权力”运行实施意见》等。各县(市、区)党委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初步形成上下衔接、配套完备的政策制度体系,为加强和完善我市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撑和制度保障。
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选优配强村(居)委会班子,人员结构不断优化,党的执政基础进一步夯实。在2017年村(居)换届选举中,11642人通过选举进入了村(居)委会班子,推选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成员6404人。深入推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领域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第十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回头看”,对不符合任职条件的人员进行清理,补选村(居)委会成员303人,其中主任75人、副主任111人、委员117人,基层自治环境进一步净化。遵义市378个村(居)实行支书、主任“一肩挑”,1391人在村“两委”交叉任职,村级班子的团结协作能力和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新设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社区23个、居民小组317个,14个社区已完成选举工作,依法选举产生居委会成员83人,9个社区正有序推进。汇川区实施“村(社区)干部职业化建设”,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村(社区)常驻干部485名,为社区开展服务和管理提供了坚强保障。赤水市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支书、主任“一肩挑”比例达45.7%。
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始终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提高社区服务能力为核心。加强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形成以社区服务中心(站)为主体、各类专项设施为配套、服务网点为补充、室内外设施相结合的服务网络,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便捷高效的服务。截至目前,遵义市共建设城乡社区服务中心、站(点)2354个,卫生服务站(室)3376个,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81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73个、农村幸福院599个、留守儿童之家935个,专项配套设施逐步健全。同时,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全力做好后续管理和服务工作,促进搬迁群众融入新环境、适应新生活。各地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积极探索推进智慧社区试点建设,逐步构建天上有“云”、格中有“人”、门前有“网”的社区服务信息化体系,促进社会资源配置更加优化、社区服务更加精准、社区治理更加有效、居民生活更加便捷。新蒲新区礼仪街道平庄社区按照“数字进社区·晓民情”创建思路,整合“智慧门禁、社区1+1、党建E网”等资源,建立了“互联网+云平台”服务系统,实现社区数据全采集、事态全掌控、服务全覆盖。
自治机制不断创新。充分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建立完善城乡社区居民自治制度,积极探索城乡社区治理新办法、新路径、新模式,推进共治共享,取得了明显成效。湄潭县通过“群众会+”融合宣传教育、解决村民诉求、尊重民主决策、开放阳光村务、完善制度建设、加强自我管理、重塑淳朴民风,增强群众在自治中的参与权、表达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增强了村民的法治意识,谱写了一幅“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画卷。凤冈县探索由党员和群众直接参与本村本组重大事务提、评、审、决的“党群直议”,让居民全程参与民主协商和民主监督,有力推进了基层民主建设。道真县、余庆县开展村民小组自治试点工作,组建片区自管委、村民小组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制定《村民自管章程》《村民自管民约》《组规民约》等制度,推动了农村社区服务管理向末端延伸。红花岗区组建67支志愿者队伍,开展帮困济贫、环境整治、治安防控、文教卫体等社会公益活动,深受群众赞扬。
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各县(市、区)以道德讲堂、新时代农(市)民讲习所为阵地,倡导“明礼知耻·崇德向善”,开展“积德榜”“乡贤”评选,组织猜谜语、长桌宴、广场舞、傩戏、独竹漂、三幺台、农民运动会、丰收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了社区居民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增强社区感召力、凝聚力和居民的归属感、认同感。习水县以“我们的节日”为载体,引导广大群众继承优秀传统。务川县大力弘扬民族文化,组织社区居民开展高台舞狮、三幺台、打蔑鸡蛋等特色文化活动,首部仡佬族题材的音乐剧《碧血丹砂》代表遵义参加全省少数民族民间文艺汇演及巡演。播州区三合镇马坪村成立文化传承理事会,组织开展广场舞、举办乡村春晚等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形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治理成果不断涌现。充分发挥乡规民约、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的基础性作用,引导群众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全市城乡社区基层民主自治完善率达100%,创建贵州省村规民约示范村76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16个,省级示范村(社区)105个,市级378个。余庆县获“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桐梓县、凤冈县获“全省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示范单位”,汇川区荣获“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城”称号,红花岗区老城街道办、长征街道河北井社区获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单位,湄潭县荣获全国“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县”称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smztxxzx@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