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信息

思南县创新工作措施 地名普查特色明显

    [ ]  视力保护色:

思南县遵照国务院、省、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相关工作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措施,地名普查特色明显。

措施到位,推动区划地名工作持续发力

健全区划地名领导机制。成立思南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以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办、县民政局、县财政局主要负责人为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民政局区划地名办。同时,成立思南县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评审专家委员会。领导小组负责本行政区域地名的清理整治工作,评审专家委员会负责审核工作。形成合力,积极推进地名文化保护暨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

制定实施清理整治方案。为确保地名文化保护暨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有章可循,思南县根据省、市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制定了《思南县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步骤及工作要求。对加强地名文化保护的重点工作做了要求,对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的时间做了安排,为整个地名文化保护暨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技术支持。

开展地名文化资源调查。思南县结合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开展地名文化资源调查。通过资料考证、实地调查、座谈论证等多种方法,较为全面查清了地名文化资源情况。收集了地名的拼写、读音、位置以及历史沿革、来历含义等文化属性信息,系统掌握地名文化资源数量、分布、现状和存在问题。运用文字、图片、录音、录像和数字化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全面记录地名信息,深入挖掘、系统整理、综合利用地名文化遗产调查资料,建立地名文化资源信息系统,推进地名文化资源保护信息化,共调查地名8288条。

建立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思南县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地名管理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研究制订地名管理、地名公共服务和地名文化保护工作的政策措施等,指导、督促、检查全县地名管理工作。

加强地名文化推广宣传。为让提高区划地名文化保护整治的知晓率,支持地名文化保护暨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思南高度重视,把宣传教育贯穿于地名文化保护暨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的全过程,着力从思想上、舆论上保证地名文化保护暨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的深入推进,同时利用新闻媒介、标语、召开会议等形式强化宣传,使人们正确认识名文化保护暨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的重要意义,消除思想顾虑,扫除思想障碍。

成效显现,挖掘资源光大区划地名文化

推进地名文化遗产保护。保留地方风俗特色,注重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召开专家评审会对各项地名来历、含义及历史沿革的详实、准确性进行评审;对普查中有地无名、一地多名、一名多写、同一乡镇重名、同音及拼音不规范的现象如何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处理;讨论研究以少数民族语言、读音命名的地名词条。

保护地名文化遗产。对历史文化街、名镇、名村、传统风貌区以及旧城改造区等重要区域开展地名文化资源调查,建设历史文化地名信息资源库。开展“古镇、古村”等地名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思南县瓮溪镇三星村和胡家湾乡周家桠村被列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全县共计有16个传统村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余个。

严格规范新生地名。整治不规范地名,完善地名专名与通名使用规范,审慎稳妥开展地名命名更名,加强新生地名命名指导和管理,优先使用反映当地历史、文化、地理、环境的地名。

传承优秀地名文化。做好地名普查,确定保护内容。主要查清地名的拼写、读音、位置等基本信息,详细收集地名的渊源、沿革、含义等文化信息。增强保护意识,做好地名规划。在此次普查的基础上,将地名进行分类,确保我县地名保护条目不遗漏。保存老地名,规范新地名。保存当下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老地名,努力恢复老街老地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帮助|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方式|网站年报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smztxxzx@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