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信息

借力“人脸识别”技术 黔南州救助站刷出滞留人员的家

    [ ]  视力保护色:

今年以来,黔南州救助管理站依托公安部门新开发的全省人像比对系统,对寻亲不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新增人像比对查询服务,发挥人脸识别系统等高科技手段在救助寻亲服务中的作用,提高寻亲成功率。

罗某华,2017年2月28日下午受黔南州救助管理站救助。

由于有一定的智力障碍和聋哑障碍,无法提供任何关于自己的有效基本信息,为了帮助他寻亲,根据他的口音,黔南州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也曾经带他到贵定县城、都匀市杨柳街、墨冲镇等地现场查找过,但始终没有什么进展。黔南州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还借助媒体关注、头条推送、DNA比对等方式帮助他寻找亲人,但是难度太大,一直没有找到。今年初,我站获悉公安部门的“人脸识别”系统已经启用,于是立即与相关职能部门协调对接,最终在公安部门的协助之下,首次使用人脸识别系统,帮助长期滞留流浪人员寻亲。经过人脸识别比对,周救难的信息与贵定县昌明镇一名男子吻合程度比较高。州救助管理站立即与贵定县救助管理站取得联系,回音很快就有了:周救难就是贵定县昌明镇人的罗某华,家中八十多岁的老父亲一直都在寻找他的下落。

2018年5月23日上午,在黔南州救助管理站和贵定县救助管理站合力护送罗某华回家。罗某华的弟弟妹妹全部到场。老父亲告诉介绍说,罗某华因为有智力问题一直没有成家,2017年刚过完春节就突然走失了。“我们都急得不得了,到处去找,周边的派出所都报过案,也到龙里县、贵定县城、沿山镇、昌明镇街上等地方去找过,一直没找到,有时晚上想想,不知道崽在外面过的什么日子,心里非常难过。”罗某华的老父亲向我们说道。

“谢谢你们,看到他被照顾得这么好,还长胖了很多,我们心里也安慰了不少。多亏了救助站和警方的努力,一家人才能团聚。”握着救助站工作人员的手,罗某华八十多岁的老父亲激动地泪流满面。

帮助滞留受助人员查找户籍信息、找寻家人是救助管理站的一项重要工作。受助人员因自身的智力、精神等原因,不能明确表达个人基本信息。身份难以确定、核实,导致长期滞留,长期以来一直是救助工作的一大难题。

此前,黔南州救助管理站尝试运用过实地寻踪、物品寻迹、资料查找、公安协查、站际合作、媒体关注、头条推送、DNA比对等各种甄别方法寻亲,但都没有成功,“人脸识别”技术的运用,为这部分特殊群体寻亲提供了新的可能。至目前,利用“互联网+救助寻亲”模式,已帮助 96名受助人员成功找到家人。

对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的临时救助是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生兜底的重要一环。多年来,黔南州救助管理站认真开展流浪乞讨滞留受助人员寻亲返乡工作,积极探索和不断改进寻亲手段,帮助受助人员早日找到家,充分发挥民政兜底脱贫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中的生力军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帮助|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方式|网站年报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smztxxzx@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