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绥阳县民政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四城四地”战略部署和建设幸福绥阳的目标定位,充分发挥在民生保障中的兜底作用的骨干作用,推出一系列重要举措,暖民意、解民需、顺民意,促进民政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困难群众得到获得感。
老有所养、孤有所依、病有所医,困难群众有了救命钱,社会福利事业长足发展……民政工作的温暖传递到了群众的心里。截止目前,绥阳县发放临时救助金448.5余万元,发放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资金976.92万元。为12.52万户农村居民住房参保政策性农房保险,出资95万元累计资助2.4万人次困难群众参合参保。
这些数字的背后,连接的是千家万户的惠民实事,给予的是困难群众走出困境奔向新生活的希望。
暖民心:兜底保民生——2.23万人纳入低保范畴
“要是没有低保和民政救助,我根本无法撑到现在,感谢党和政府”,低保户杨远强感慨地说。
“要不是党委政府、居委会领导的关照,我早就没得办法了,真的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了。”想到这些年的遭遇,绥阳县洋川镇的杨远强忍不住语带哽咽,说起话来更显艰难了。杨远强因病瘫痪,腿脚不便,40多岁的他无儿无女,无家可归,生活异常艰难……现在,杨远强不仅可享受低保金,还享受到重残补助金。
近年来,绥阳民政局充分发挥民生保障中的兜底作用,发放农村低保金3800余万元、城市低保金690余万元、特困供养金1435余万元。为7296人发放高龄补贴345万元。发放救助资金166.5万元;因灾造成房屋损失理赔的共计58户,理赔金额共计43.95万元。另外,兜底脱贫对象均按农村低保标准实行了全额保障。
在“5.10”、“7.30”、风雹灾“6.23”、“9.01”洪涝灾、“8.02”干旱灾害面前,民政干部率先垂范、深入一线、认真履职、连续奋战,紧急转移安置346人,紧急生活救助2190人,解决特困家庭救急难88户,累计救助资金213万元。投入资金15万元解决了枧坝小学、枧坝幼儿园、旺草中学等贫困学生越冬被子、空调、热水器等实际问题,真正把县委县政府提出的“解决好受灾特困群众生产生活”要求落到实处,以实际行动树立了民政人的良好形象。
解民需:以需求为导向——每千名老人有30张养老床位
今年以来,绥阳县始终坚守需求导向,把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作为民生所系、民心所向作为重点民生工程,确定了“以政府投入为引领、以社会资本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慈善捐赠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目标。目前,投资3500万元的绥阳县儿童福利院、日间照料中心全面竣工,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即将投入使用;投资900万元,床位200张的诗乡老年公寓,现主体工程已封顶;投资3300万元的绥阳老年养护楼基本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已开工建设;争取资金162万元,建成农村幸福院42个。在全力抓好项目建设的同时,该局立足实际,科学论证,编制养老产业项目12余个。
与此同时,绥阳县还推行了“医养结合”“公建民营”养老新模式,引入社会资本900余万元盘活蒲场敬、温泉、青杠塘敬老院,实现了由单一养老职能逐步向养老和医疗双重职能的转变,让更多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专业的服务。
保障伞下的民生更温暖。按照足额发放高龄补贴,及时划拨孤儿生活补助金,孤残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有条不紊,“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工作强力推进,“童伴计划”得到中国扶贫基金会的高度肯定,在原有基础上增加到5镇13村,使0-18周岁受益儿童达9145人,其中留守儿童804人。
顺民意:凝心聚力促创新——“生态安葬”成“新名片”
为民着想就得号准“民需之脉”。近年来,绥阳县按照“一推行、两集中、三禁止、四督查”的工作思想,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研究制定出台一系列惠民举措,建成115个农村公益性公墓,实现村村有公墓目标,实现规划区域内集中安葬、集中治丧100%的目标,殡葬改革工得到省市民政部门的高度认可。
今年3月,“回归自然•拥抱青山”2017年首届遵义市节地生态安葬活动在绥阳县大辰山生态陵园隆重举行,率先在全市推行节地生态安葬方式。截止目前,集中火化遗体4936具,兑现“四费”减免340余万元。实现规划区域内遗体火化、集中安葬和集中治丧率达100%。道真、正安、仁怀等边县区市考察学习4次,殡葬改革工作受到省市高度肯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smztxxzx@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