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7年中国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节,在这个满怀激情的夏天,渐渐落下了帷幕。14年努力,14年接续,14年发展,如今,“中国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节”已成为凉都向外界展示独特风采的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回眸过去,中国凉都·六盘水依托气候资源,完美地实现了从靠“资源”发展,向靠“气候”绿色发展的华丽转型。六盘水在打造城市品牌、扩大影响力、提升美誉度、增加群众获得感等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在今后将围绕打造“康养胜地·中国凉都”发展思路,将会行得更远,飞得更高,使六盘水这颗镶嵌在云贵高原上的“乌蒙明珠”,更加璀璨。
这个难忘的夏天,中国凉都·六盘水注定要再次“惊艳”世界——19度的温度,365度的激情。从梅花山到野玉海,从牂牁江到韭菜坪,从北盘江大峡谷到乌蒙大草原……六盘水,这个年轻的工业城市,成为越来越多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
如果说,14年前,那个永远铭记在六盘水人心中的首届凉都消夏文化节,是这座以煤炭为主的工业城市塑造品牌、寻求转型的“发端”,那么,2017年的第14届中国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节,则是对城市品牌的再一次提升、凉都内涵的再一次深化。从“卖”煤炭资源,到“卖”凉爽天气、清爽空气,再到“卖”健康养生,一年年,一步步,接续发力,折射出六盘水从“江南煤都”到“康养胜地·中国凉都”的一个个“惊艳”转型。
今年7月,一条“六盘水上榜全球避暑名城”的消息“燃爆”朋友圈,六盘水在全球100个名城中名列第88位,这是这座城市继“中国避暑休闲之都” “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健康城市”等称号之外的又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
环顾全国乃至全球,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经济文化内涵和精神底蕴,都有与其他城市相区别的独特标志,这就是“城市品牌”。城市品牌的独特性,就像是一张张“名片”,烙上城市的“烙印”。比如说,一提到法国的巴黎,你就会想到“时尚之都”“浪漫之都”;一提到美国的拉斯维加斯,你就会想到“世界娱乐之都”“赌城”;一提到中国的哈尔滨,你就会想到“冰雪文化城”“东方莫斯科”……如此种种,构成了一个城市的独特风景和资源禀赋。
六盘水地处乌蒙大山西南腹地,不沿海、不沿边、不沿江,却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但资源型城市总要面临资源枯竭的“魔咒”,总要应对环境污染的“挑战”。如何让悬挂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不再滑落?如何让六盘水实现可持续发展?打造城市品牌、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极,成为绿色崛起“六盘水答卷”的一道必答题。
除了煤炭,六盘水还有什么独特的资源禀赋?那就是“两口气”——凉爽的天气、清爽的空气。“两口气”既是气候资源,又是生态资源,这两种资源是人类共有的宝贵财富,契合人们崇尚自然、追求健康的愿望,已成为引领旅游业潮流的重要力量。
2005年8月,六盘水市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中国凉都”称号,成为全国第一个以气候资源命名的城市。从此,六盘水踏上转型发展的绿色征程,一路走来,道路愈发宽广。
六盘水是“天然大空调”,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夏季平均气温19。7℃,全年凉爽舒适级气候达223天以上,是低纬度、高海拔地区少有的夏季避暑绝佳胜地。
六盘水是“生态大氧吧”,森林覆盖率达到53%,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高达2万个/立方厘米,境内药用植物达1700余种,动则康体,静则养生。
近年来,六盘水以消夏文化节为载体,努力推动气候与旅游、养生、康体、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丰富“康养胜地·中国凉都”以风景养眼、气候养人、医药养体、温泉养容、运动养身、文化养心等城市品牌内涵,使“气候旅游”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交出了一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漂亮“答卷”,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东部、有别于西部其他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新路……
2016年,六盘水市接待国内外游客1901。4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24。65亿元,增速蝉联贵州省“五连冠”;
2017年上半年,接待游客1487。5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6。49亿元,同比增长40%、50%,旅游呈现“井喷式”增长;
74岁重庆市民杨惠民已经连续五年在夏季穿越“火炉”,来到凉都避暑。在她的眼里,凉都气候好、空气好、风景好,早已成了第二故乡……
我们欣喜地看到,六盘水打造康养胜地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其兴可待。
六盘水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凉”资源,但我们不能一叶蔽目、停滞不前,我们对“凉”资源必须要重塑价值认识,构建价值叠加,顺势而为培育发展健康产业,与时俱进打造山地旅游发展升级版。要进一步深挖“中国凉都”品牌的养生内涵,围绕六盘水的优势抓产业融合,加快健康旅游、健康医药、健康养老、健康医疗、健康运动、健康药食材、健康管理等产业的发展,让不同类型的旅客能各取所需、自得其乐。
“风雨砥砺岁月稠,风物长宜放眼量”。回望这座年轻的城市,每一个发展节点,都有一次漂亮的转身,“江南煤都”记录历史,“中国凉都”定位发展,“康养胜地”惊艳转型。
2017年中国凉都·六盘水消夏文化节落下了帷幕,一幅绿美壮阔的大健康画卷正徐徐展开,作为疲惫心灵回归的栖息地,健康人生的疗养地,明年我们在凉都等你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smztxxzx@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