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信息

印江县“村支两委+乡贤会”治理模式的启示

    [ ]  视力保护色:



  具体做法

  搭建聚贤平台,让乡贤参事“有法可依”。一是科学界定乡贤甄选范围。在甄选标准上,重点把握“四个类别”:即道德品行为乡邻敬重之人、能力得到乡邻认可之人、率先致富有带动作用之人、外出创业就业有回报桑梓愿望之人;二是依法成立乡贤参事组织;三是选优配强乡贤参事会班子。

  健全规章制度,让乡贤履职“有章可循”。一是制定一个参事章程。在乡贤参事会成立之初,立足村情实际、乡贤组成、群众意愿等,科学制定《乡贤参事会章程》,并经乡贤大会审议通过;二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在《章程》规定之下,以制度形式明确乡贤参事的形式、方法、程序和要求;三是形成一套共同遵守的运行机制。合理界定党组织、村民委员会、乡贤参事会的职责定位。

  拓宽路径渠道,让乡贤治村“有事可为”。一是搭建“五个平台”。即乡贤公益行动、乡贤产业引领、乡贤论坛交流、乡贤文化演绎、乡贤商会融合五个平台,建立日常沟通联络机制;二是抓好“五个结合”。实行乡贤履职与“雁归工程”、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修订和完善村规民约、与培养和选拔村级后备干部、与发展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相结合;三是探索“八种路径”。即乡贤参事会和谐建村、以德育村、智力助村、民主议村、依法治村、产业富村、发展强村、帮扶在村的八种服务路径。

  凝聚价值认同,让乡贤群体“有誉可享”。一是讲好乡贤故事。在各种新闻媒体开设“乡贤故事”专栏,广泛宣传乡贤个人事迹、善言善行、帮扶纪事等,让乡贤人士有更多荣誉感;二是组织评先选优。每年对各村(居)乡贤参事会及其会员开展满意度测评,对于满意度高的会员载入各村“乡贤榜”“乡贤廊”。每年评选表彰一批“乡贤先进集体”、“模范乡贤”;三是开展关爱行动。每年在扶贫项目、贷款贴息、技术培训、产业帮带等方面对乐于奉献、表现突出,但因病、因学致贫的乡贤参事会会员给予政策倾斜。

  主要成效

  从2014年起,经过探索,印江自治县推行的“村支两委+乡贤会”乡村治理模式逐渐成熟,创新和丰富了基层社会治理方式。

  凝聚人心共识。截至目前,印江自治县已组建乡贤会71个,建立乡贤微信群59个,吸纳乡贤会会员5135名,乡贤自愿捐赠资金320余万元;200多个村(居)建起了乡贤数据库,纷纷筹备成立乡贤会。

  弥补人才短缺。村支两委将游离于体制之外的乡贤整合到乡村建设与治理中,发挥他们的学识和实践经验,有效弥补村干部在知识结构、政策掌握程度、长远发展眼光等方面的欠缺。目前,已组建的71个乡贤会召开各类会议435次,帮助谋思路出点子2536条。

  促进社会和谐。结合乡村实际,探索通过以德育村、依法治村、民主议村、智力助村等载体,通过举办“道德讲堂”、“做法律明白人”等活动,把优秀的乡贤推荐到基层调解委员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协助村级治理。截至目前,各乡贤会开展政策宣讲280余场次,参与民主监督105次,化解矛盾纠纷102起,收集村基础设施建设、矛盾纠纷化解等社情民意共130余条。

  推动乡风文明。在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传承祖辈花灯艺术文化、继承蔡伦古法造纸等活动中积极发挥乡贤的带头示范作用。部分乡贤利用个人声望和人缘,积极参与邻里纠纷的化解。广泛开展节日老年人慰问、困难群众救助、贫困学生结对助学等活动。

  助推小康进程。通过乡贤会这一载体,充分整合社会各界力量围绕精准扶贫、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扶贫济困、村容村貌等方面办实事好事,不断引导乡贤为本村经济社会发展出谋献策、出资出力,为群众排忧解难。截至目前,乡贤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和问题603个,组织帮助群众协调争取项目87个,为乡亲助困、助学、助医等办理好事实事500余件,资助贫困学生173人,帮扶困难户400多户,帮助132名群众找到了致富门路,乡贤领办茶叶、食用菌等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32个,带动136个村寨发展茶叶、食用菌、果蔬等特色产业,帮助60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开展公益活动800余人次。

  几点启示

  有利于实现管理主体从“单一”向“多元”转变。乡贤独有的亲缘、人缘、地缘优势,在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引入“乡贤参事会”,有利于提高了农村组织化水平,促进村民自治延伸和拓展,改变村级治理结构和治理状况,实现村级治理由“单一”主体向“多元”主体的转变。

  有利于基层构架从“垂直”向“横向”转变。乡贤参事会参与村支两委议事、决策和执行,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使乡镇党委政府的导向、村支两委的措施与群众的意愿在同一平面上互动,有利于基层构架从“垂直”向“横向”转变。如缠溪镇冷水溪村乡贤参事会在走访中了解到,群众有发展油茶的愿望,而乡贤参事会部分会员掌握油茶种植加工技术,因此在列席村级会议上提出建议,通过村支两委会议把群众意愿上升为村级决议并报镇政府,使全村的发展路径更加符合村情实际和群众愿望。

  有利于决策方式转变。推行“村支两委+乡贤会”乡村治理模式,为乡贤参与村支两委决策过程提供了平台,并引导群众参与到村级管理中来,能有效避免由于信息不畅导致群众对村干部不理解、不信任等问题产生,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有利于治理模式转变。乡贤作为“德治”的形象代表,推动形成了“法治、德治、自治”三治一体的社会治理模式。同时,乡贤会的建立和运作,搭建了“乡土文化”与“现代社会”之间的桥梁纽带,有利于促进传统乡村文化的重构,推动乡村社会治理。

  (执笔:梁跃军 张羽桥 刘大波 杨秀珍)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把“明礼知耻·崇德向善”文化共识,“依法治理、依规管理”目标要求,“共商共建、共创共享”群众意愿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血缘、亲缘、地缘关系,创新探索“村支两委+乡贤会”乡村治理模式,着力构建支部引领、村民自治、乡贤参与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初步形成了法治、德治、自治“三治一体”新型乡村治理体系,有效推动了基层民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印江自治县县委政研室课题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帮助|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方式|网站年报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smztxxzx@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