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希望,山水间的孩子多以研学交流,年复一年延续,这对山区与海边孩子都大有益处”威宁民族中学副校长陈进功这样说道。在招商局慈善基金会和贵州省慈善总会的支持下,贵州省毕节市威宁民族中学与广东省深圳市育才中学已迎来第二年“携手结对共成长,互学同研共进步”主题互学同研活动。
为让两地学生感受不同地域文化和教育模式,在研学的路上收获友谊,拓宽视野,共同成长,两校每年都会结合自身地域特色,精心设计并优化研学路线,愿这趟研学之旅能够为她们的人生中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初入威宁,感受到的是贵州的温度和威中的热情
“在这次贵州研学之旅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与威宁民族中学同学的三天结对实践活动,文化及历史的多学科多领域交流,让我们感受到了两地不同的文化之间可以碰撞出非常精彩的火花”深圳育才中学高一十四班史金祺回忆道。
7月12日,深圳育才中学师生乘高铁抵达贵州威宁。次日,欢迎仪式在威宁民族中学(简称“威中”)礼堂举行。威宁民族中学党委副书记施绍秒致欢迎词,深圳育才中学高一年级班主任吴静子、威宁县教育局党委委员徐腾先后发言,威宁县人民政府王启选同志总结致辞并展望了两校未来在多方面深化合作的前景,正式拉开“结对子”活动的序幕。


GUIZHOU

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团建活动,助力两校学子快速熟络。风火轮、击鼓颠球、跳绳等趣味赛事,有效培养了学子间的默契,加深了彼此羁绊。
体验特色文化,打破刻板印象

“草海有一种扑面而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非常的壮观。还注意到两种当地非常常见的两种植物,白车轴草和飞廉,这两个植物是我长这么大从未见过的,它们成片成片的,一片紫一片白……”深圳育才中学高一十三班周子越惊喜地说道。
在威宁民族中学老师的带领下,两校学子一同参观了当地特色公园、景点及校史馆。在北坡生态公园、锁黄仓国家湿地公园,观察高原动植物的独特之处,同时设计了来回近4公里的徒步路线,是威中老师对学生们体能和意志的考验;在草海和百草坪放肆奔跑嬉戏打闹,在高原草坪上体验骑马项目,感受不一样的乐趣。
除了特色风光,贵州的美食也是文化体验的重要一环。两校学子一同制作了威宁特色民族美食——油香饺子,品尝了贵州特色小吃折耳根、豆腐果、围炉烧烤,威中学生还向育才同学强力推荐了黔西黄粑,又名黄糕粑,是贵州有名的特色传统小吃,它承载了黔西人民群众世代相传的智慧,是黔西民间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美食。
夜幕降临,当地民族特色“火把节”体验拉开帷幕。篝火跳动的“星火”映亮学子们心中的热忱,大家跟着老师学跳彝族火把节舞蹈,舞动的身姿与欢声笑语定格成最热烈的画面,这一刻,山与海的距离悄然拉近。

研学之旅的微光在互送礼物的温馨氛围中彼此照亮。
“希望未来的生活一切顺利,不迷茫,不徘徊,开开心心,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威宁民族中学高一二班朱盼和深圳育才中学高一十四班黄添怡对彼此祝福道。


初入深圳,感受到的是热浪和运动的魅力
“深圳博物馆里改革开放的发展历程让我震撼。作为新时代青年,我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深知肩负时代使命。我会努力拼搏,为祖国繁荣贡献力量!”威宁民族中学高三一班王一朵回忆起研学的历程,激动地说道。
8月26日,尽管深圳的盛夏仍裹挟着灼灼“热浪”,但威宁民族中学的师生们抵达深圳北站时,脸上洋溢的期待与热忱丝毫未减。次日一早,欢迎仪式在深圳育才中学鹿鸣馆三楼会议室拉开帷幕。
“两校虽远隔千里,但彼此的心紧紧相连。”深圳育才中学校长姚晓岚对威宁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蛇口招商局慈善基金会对本次交流活动的大力支持表达感恩之情。
“希望把你们的好奇心变成行动的起点,把友谊变成发展的约定,共同成长,定会顶峰相见”威宁民族中学校长陈学鹏在仪式上为两校学子送上殷切寄语。随后,两校师生走进育才中学校史馆。

GUANGDONG

排球运动是深圳育才中学的“闪亮名片”。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育才排球队在省、市级各类赛事中屡创佳绩,斩获多项冠军,“永不言败”的排球精神早已融入校园血脉。为让威中学子深切感受这份精神力量,研学活动特意安排了排球体验课。课堂上,育才排球队队员采用“一带二”的结对模式,耐心示范传球、垫球等动作要领。威中学子认真模仿、反复练习,汗水浸湿了衣衫却依旧劲头十足;育才学子细致指导、及时纠错,用鼓励的话语点燃伙伴的热情。最终,一场酣畅淋漓的友谊赛为这堂特殊的课程圆满画上句号。大家坚信,此刻挥洒在球场上的每一滴汗水,都将浇灌出成长的种子,在未来的日子里生根发芽、拔节生长。
威宁民族中学高三一班刘梦满脸兴奋地说:“第一次接触排球,规则不太懂,但有幸与深圳育才的学生合作感觉收获颇多。既锻炼了刻苦精神,又挥洒了汗水,运动后身心轻松了许多。”
探寻深圳的历史脉络,让好奇心转化成行动的起点

除特色课程外,威中学子的深圳研学之旅还循着历史的足迹与科技的脉搏,先后走进深圳博物馆、鹿嘴山庄、深圳地质博物馆、光明科技馆及深圳理工大学,在多元场景中开启一场知识与视野的拓展之旅。
走进深圳博物馆与地质博物馆,威中学子沉浸式探寻深圳的发展脉络与自然奥秘。博物馆中栩栩如生的人物蜡像和生动还原的历史场景,深圳从边陲小镇到国际化都市改革开放历程徐徐铺展的巨变,让学子们直观感受时代变迁的磅礴力量;民俗文化展区的展品则承载着城市的人文记忆,让大家深入了解深圳的民俗风情。而在地质博物馆里,形态各异的礁石标本、晶莹剔透的矿物晶体引人驻足,通过详细介绍和了解,学子们不仅知晓了各类地质标本的形成原因,更对地理学科的奥秘有了更鲜活、深刻的认知,知识储备与视野在亲眼所见的体验中得到进一步拓展。



从鹿嘴山庄到人鱼洞,威中学子沿着海岸线徒步前行,沐海风、观海景,领略滨海风光;从平地爬到山顶,映入眼帘的又是另一番风景,这里还是周星驰电影《美人鱼》的取景地。“这里的海是湛蓝色的,一眼望去无边无际,真想赤脚在沙滩上走走!”威宁民族中学高三二十三班赵佳略带惋惜地说道。
走进光明科技馆,在互动体验中感受科技魅力,让心中有关于科技科学的梦悄然绽放;参观深圳理工大学,听一场有关国际视野的讲座,越发坚定自己的追求与梦想。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次研学活动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威宁民族中学高三一班李文博表示,回校后要更加努力的学习,朝着更好的目标前进。


开启威中研学新篇章,初入漳州,新奇的体验
时隔两月,威中再次出发,开启新篇章。
10月29日晚前往本年度研学之旅的最后一站——福建漳州。威中此次参与研学的是新一届高一学生,他们满怀激动,期待着与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简称“厦大附中”)的伙伴们相聚相识。
欢迎仪式在厦大附中1号会议室拉开帷幕。随后,威中学子前往参观厦门附中校园及艺术馆,看到馆内不同课程的教室及艺术展厅,让威中学子直呼“震撼”。其中,极具未来感的3D打印技术尤其令人难忘。


FUJIAN

下午,前往南炮台参观开发区创业馆和海防公园,在这里,威中学子看到了与家乡截然不同的红色文化——一张张泛黄的黑白老照片、一件件锈迹斑斑的旧工具,以及历经百年风雨仍矗立的南炮台,都在无声诉说着大海边的峥嵘岁月。威宁的红色文化多和长征历史有关,是大山里的坚韧与不屈;而漳州的红色文化,是大海边的勇敢与坚守。两种红色精神的碰撞,让威中学子对“信念”与“传承”有了更立体的理解,大家纷纷表示“看到了不一样的历史,也读懂了不一样的坚守”。

探索海洋文化,将它留在陶艺的作品里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研学行程愈发丰富,每一处风景都让威中学子们收获满满。走进厦门附中的本部——厦门大学,感受着百年学府的人文底蕴,在心里,抛出了一个名为“向往”的锚;乘车前往天泉步道广场,踏上厦门山海步道,海风裹挟着咸湿的气息扑面而来,这一刻,治愈所有的疲惫,只剩对眼前风光的沉醉;在白塘湾体验海洋文化,通过实地探访,学习海岸地貌,深入了解滨海生态与地域文化特色;而这趟旅程最令人难忘的,是在厦大附中体验的陶艺课,大家将这几天的研学记忆融入陶土,用指尖的温度记录下研学途中的珍贵瞬间。行程的最后,两校学子回到最初相见的地方,再次围坐交流、互赠亲手准备的礼物,在欢声笑语中约定:下一次见面,必定带着更棒的自己重逢。
“这次研学,不仅让我们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也丰富了自己的人生阅历,感觉心里非常的满足”威宁民族中学新高一四班所晗高兴地分享道,还表示很期待下一次研学之旅。


威中的老师们始终期盼,研学能成为学生的新起点。将研学途中的所见所闻化作成长的力量,未来敢闯敢拼,成为眼里有光,心中有梦的新时代学子。同时,他们也希望两校学子之间能常联系,让这份因研学结下的情谊一直延续下去。
自2003年起,招商局集团定点帮扶贵州威宁自治县,累计投入3.2亿元援建“招商育才”品牌学校,涵盖幼儿园至高中,惠及贵州2万余名学生。此外,还协调深圳、漳州等多所学校与威宁开展结对帮扶,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方式,实现教学共育。
作为贵州省慈善枢纽组织,贵州省慈善总会在众多慈善项目与公益活动中发挥关键作用。此次研学活动中,贵州省慈善总会与招商局慈善基金会紧密协作,未来将持续支持跨区域研学互访项目,扩大参与学校范围,推动贵州省市县学校与东部名校“结对”,实现研学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同时,争取促进两地教育资源共享和联合教研,助力贵州教育高质量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 xxzx@mzt.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