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民政部举行2025年第四季度例行新闻发布会。民政部老龄工作司副司长张晓峰介绍今年“敬老月”活动有关情况、《关于深入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指导意见》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一起来看↓↓↓

介绍全国“敬老月”活动有关情况
全国老龄委从2010年起,每年在“重阳节”当月围绕不同主题,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敬老月”活动,目的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策部署,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敬老爱老助老活动,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传统美德,营造尊老敬老良好社会氛围,让广大老年人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16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敬老爱老助老主题活动,惠及亿万老年人,“敬老月”已经成为老龄工作的重要品牌。
今年7月,全国老龄委印发了2025年全国“敬老月”活动通知,主题是“弘扬孝亲敬老美德 共建老年友好社会”,重点开展6方面活动。
一是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活动。推动各地集中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进机关、进党校、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进为老服务机构,不断扩大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覆盖面。开展孝亲敬老文艺作品展览展示、展演展播,组织开展“敬老月”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在全社会掀起宣传热潮。
二是开展走访慰问和关爱帮扶老年人活动。依托“探访关爱”等基本养老服务项目,重点为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等特殊困难老年人送温暖、解难事、办实事。深化青年志愿者为老服务“金晖行动”和巾帼为老志愿服务活动。协调开展“情暖老兵”公益活动、“朝夕相伴”数字助老活动、广电惠民服务提升“金秋行动”等。
三是开展老年用品和服务项目宣传推广活动。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目前正在开展试点工作。开展养老机构开放日、免费试住等活动。鼓励各地增开银发旅游专列,举办孝亲敬老购物节等。结合全国“养老服务消费季”活动,支持举办各类养老服务领域博览会、展销会,推出老年健康、旅居康养、康复辅具等高质量老年用品和服务项目。
四是开展老年人健康促进活动。深入开展口腔健康、营养改善、心理关爱、痴呆防治和听力健康等老年健康促进行动。普及老年健康知识,深入开展“体重管理年”活动。开展中医健康体检、健康指导、健康管理等服务。
五是开展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活动。发挥各地老年大学、老年人体育协会作用,开展广场舞、健步走、歌咏、阅读、书画、摄影等文体活动。举办“九九重阳”全民科学健身银龄活力运动会。鼓励各地在“重阳节”免费向老年人开放体育场馆、老年大学,为老年人提供公共文化服务。
六是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治护航活动。深入开展“法律服务助老护老”行动。持续开展打击治理涉老诈骗工作,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普法宣传,提升老年人依法维权和识骗防骗能力。持续整治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违法广告等涉老侵权乱象。加强防范非法金融活动宣传教育。
各地根据自身实际,印发活动通知,举办启动仪式,开展丰富多样的老年人关爱帮扶、文化体育、健康服务、志愿服务、权益维护等活动。
介绍《关于深入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指导意见》有关情况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今后较长一段时期的基本国情,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基础性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老龄政策法规教育,引导全社会增强接纳、尊重、帮助老年人的关爱意识和老年人自尊、自立、自强的自爱意识。
民政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协调推动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工作,着力提升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意识。各地各有关部门认真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组织开展“国情教育大讲堂”、“百姓讲堂”等特色活动,取得积极成效。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了《关于深入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指导意见》,引导全社会正确认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坚定信心、凝聚共识,增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
《意见》共6方面内容。在总体要求方面,提出坚持政治引领、服务大局、分类指导、系统推进,全面深入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推动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同时明确了2029年和2035年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阶段性目标。
在丰富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内容方面,提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强研究阐释和宣传普及;开展人口老龄化形势教育、老龄政策法规教育、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教育以及孝亲敬老传统文化教育。
在分类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方面,提出将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老年大学(学校)、老年科技大学课程,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重点做好党政干部、青少年、老年人、社会公众等群体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
在加强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基础建设方面,提出研发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示范课程,建立国家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专家库,组建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宣讲员队伍,推进线上学习平台建设,丰富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资源供给。
在营造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氛围方面,提出发挥节日涵育功能,广泛开展特色鲜明、群众参与度高的主题活动,形成全媒体传播格局,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创作生产更多群众喜闻乐见的老年题材、孝亲敬老题材等优秀文艺作品。
在强化组织实施方面,提出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工作格局,要求各级民政部门、老龄办加强综合协调、指导推动,会同有关部门做好重点人群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
刚才张司长介绍了《指导意见》六方面的内容,文件还有哪些突出亮点?
张晓峰:《意见》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教育什么、对谁教育、怎样教育等问题,全面阐述了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总体要求和工作目标,明确了主要任务和推进措施,推动到2035年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普遍形成,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基础更加牢固。主要有三方面的亮点:
一是围绕教育什么的问题,从政治引领、形势教育、普法宣传、理念引导、文化宣讲等五个方面,明确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具体内容,着力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观念,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做好思想动员。
二是围绕对谁教育的问题,提出加强党政干部、青少年、老年人、社会公众等群体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将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内容,纳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和社会实践活动,纳入老年大学(学校)课程、与终身教育相结合,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城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内容。
三是围绕怎样教育的问题,提出研究制定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指南,建立国家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专家库以及宣讲员队伍,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为老服务机构重要阵地作用。提出广泛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发挥全国“敬老文明号”、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先进典型示范作用,营造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社会氛围。
这些是落实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具体措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条一条抓好落实,从而推动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工作走深走实。
请问下一步将如何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增强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思想观念和自觉行动?
张晓峰:刚刚闭幕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对健全养老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的政策机制、积极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等作出部署,着力推动老有所养、老有所为。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全国老龄办的职能作用,会同有关部门深入推进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深入宣传国情教育内容。重点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阐述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具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优势,大力宣传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成就,宣传和解读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相关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引导全社会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积极看待老年人和老年生活。
二是建强国情教育阵地。依托全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全国“银龄行动”信息服务平台等,丰富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资源供给。依托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以及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退役军人服务站、公共文化设施、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等场所,广泛开展群众身边的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
三是建立国情教育宣讲队伍。以老龄领域实务工作者、专家学者以及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为主体,组建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宣讲员队伍。引导志愿者、社会组织为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发挥积极作用。
四是创新国情教育形式。利用知识竞赛、主题征文、文艺演出、书画创作、摄影展览、体育健身等形式,广泛宣传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内容。运用公共活动场所电子显示屏、服务窗口触摸屏、公交移动电视屏、宣传栏等开展线下专题宣传,运用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进行线上主题宣传,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不断扩大教育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刚才张司长介绍了《指导意见》六方面的内容,文件还有哪些突出亮点?刚刚张司长介绍,今年已经是第16年开展“敬老月”活动了,请介绍一下今年“敬老月”活动与往年相比,有什么特色和亮点活动?
张晓峰:今年的“敬老月”活动,有以下几个特色和亮点:
一是主题上突出孝亲敬老。今年“敬老月”活动确定这个主题,目的是发挥道德的滋养作用,引导子女和长辈互相理解和体谅,促进家庭和睦、老少共融;同时,把家庭的“孝亲”发展为社会的“敬老”,让全社会都来关心关爱老年人。重阳节当天,我们将召开2025年中华孝亲敬老文化传承创新大会暨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活动评选表彰会议,推动建设具有民族特色、时代特征的孝亲敬老文化,凝聚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精神力量。
二是内容上更加丰富全面。去年10月,也是“敬老月”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给“银龄行动”老年志愿者代表回信,发出了老有所为的伟大号召。今年“敬老月”最大的特色,就是把老有所为的理念融入各项活动当中,开展“银龄行动”老年志愿服务以及老年教育、老年文化、老年体育等活动,积极为老年人发挥作用创造条件,让老年人在老有所为中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养。
同时,我们把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活动评选的表彰环节作为“敬老月”的重头戏,拟集中表彰全国“敬老文明号”、“敬老爱老助老模范人物”,让榜样的力量、身边的典型带动孝亲敬老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我们还结合发展银发经济,推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举办各类老龄产业博览会、增开银发旅游专列等一系列真金白银的惠老举措。各地各部门也积极开展特色活动,如交通运输部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体育总局“九九重阳”全民科学健身银龄活力运动会,上海以文化展演、市集体验为主线的系列活动,浙江“浙条街 那些年”银发街区等等。
三是宣传上注重贴近群众。今年,我们联合中国老龄协会举办了全国“敬老月”活动启动仪式,设计发布了“爱、乐、帮、为”、家庭孝亲、社会敬老6幅“敬老月”活动海报和“孝亲敬老、崇德向善”标识,确定了“孝亲在当下,敬老连万家”等7个宣传口号,向全社会发出了倡议书。各地通过打造“敬老月”主题地铁车厢,在核心商圈户外电子大屏、楼宇广告屏以及公交站点、银行网点、运营商网点展示海报或打出口号等方式,让孝亲敬老深入人心。在座的各位媒体也加大了宣传报道力度,集中展示“敬老月”工作成效。希望各位媒体朋友们进一步关注,共同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
老年人权益保障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请问民政部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未来还将采取哪些措施和行动?
张晓峰:近年来,民政部认真履行老龄工作综合协调、督促指导、组织推进职责,指导协调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建立工作机制。民政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完善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社会参与工作机制,形成涉老矛盾纠纷预警防范、发现报告、化解处置的工作闭环。
二是加强统筹协调。召开老年人社会参与和权益保障工作推进会,对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进行部署。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联络、信息共享、交流会商,及时研究解决老年人权益保障重点难点问题。
三是强化司法保障和服务。联合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发布适老化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保障老年人平等充分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联合司法部持续深化“法律服务助老护老”行动,积极推动为老年人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
四是开展专题调研。联合有关部门开展解决老年人权益维护突出问题调研,研究提出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的有力措施和具体行动。比如,我们推动有关部门严肃查处老年人药品、保健品虚假宣传、价格欺诈、违法广告等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再比如,针对老年人识骗防骗能力较弱,信息获取和辨别能力不强等问题,我们创新适合老年人的宣传方式,提升老年人防骗“免疫力”。
刚才介绍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治护航活动是今年“敬老月”六大活动之一。我们持续加大工作力度,抓好有关任务落实,发布2025年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典型案例,联合中国老龄协会推出“守护夕阳”老年普法教育系列节目。各地也开展了一批特色活动,比如北京发布涉老民事纠纷典型案例,山西成立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律援助工作站,上海开通银龄守护公益热线,河南开展铁路出行无障碍公益诉讼监督活动,宁夏开展养老领域防非打非宣传活动,等等。
下一步,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一是开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研究,推动各地加快修订配套条例或实施办法。二是结合正在开展的解决老年人权益维护突出问题调研,梳理侵害老年人权益突出问题清单,协调加强涉老行业监管。三是发挥老年维权工作机制积极作用,推动建立行业主管部门与公检法机关执法司法协作机制,保持打击惩治涉老犯罪高压态势。四是研究制定开展老年人识骗防骗宣传教育行动的政策文件,推动建立老年人普法宣传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 xxzx@mzt.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