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政要闻

深学细悟笃行,以科学理论指导民政工作实践——《习近平关于民政工作论述摘编》在全国民政系统引发学习热潮

    [ ]  视力保护色:


《习近平关于民政工作论述摘编》(以下简称《摘编》)出版发行后,各地民政部门迅速兴起学习热潮,民政系统干部职工一致认为,要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更加自觉以科学理论指导民政工作实践。


站稳人民立场,坚定正确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民政、民生、民心环环相扣的内在逻辑,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民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黄武海表示,广西将以学习宣传贯彻《摘编》为契机,深入开展“暖心民政”三年行动,积极探索边疆民族地区民政事业发展的新路子,努力办好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好事实事,切实把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转化为服务各族群众、凝聚党心民心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民政工作的政治属性、使命任务与实践路径。”吉林省民政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大勇表示,全省民政系统将把学习宣传贯彻《摘编》与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吉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坚持党对民政工作的全面领导,紧扣完善“四个体系”、落实“两个着力”要求,聚焦“一老一小”、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众,把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可感可及的民生成果。

“要从‘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高度,深刻领悟做好民政工作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基础的重大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副司长张伟表示,要切实增强做好民政工作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要聚焦困难群众急难愁盼,进一步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着力提高社会救助工作水平,切实把党中央的关心关爱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的论述内涵丰富,为做好新时代民政工作指明了方向。”湖南省民政厅党组书记曹忠平表示,全省民政系统将围绕共同富裕,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扎实推进三年“筑底”行动,完善政策制度,加强法治化、信息化建设,筑牢工作基础,规范服务行为;深化民政领域改革,稳步推进对象扩围、政策增效,着力推动民政服务均等化,让发展成果公平惠及更多群众。

山东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于建波表示,近年来,全省以普惠性民生建设为发展方向,有序推进民生保障由补缺向普惠发展,稳步推进服务保障对象从特殊群体向所有有需要的群体拓展;以基础性民生建设为主要内容,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居民身后一件事”省域集成办、高效办;以兜底性民生建设为基本职责,建立九类困难群众资金发放核查机制,建成山东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把握“两个着力”,履行职责使命


“《摘编》系统梳理了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把握工作的方向、目标和方法提供了根本遵循。”重庆市民政局老龄工作处处长龚明书表示,重庆的老龄化程度深、老龄人口基数大、增速快,应加快完善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框架,从服务质量、空间设施、社会参与、人文环境等方面全面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民政部老龄工作司调研规划处副处长彭锋表示,要深化理论武装,加强战略研究,将老龄事业置于国家发展大局中统筹谋划,确保相关顶层设计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要强化系统观念,以经济思维、民生思维统筹推进制度创新和政策衔接,推动老龄事业与产业协同发展;要站稳人民立场,确保政策蓝图能精准转化为广大老年人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江苏省民政厅老龄工作处二级调研员黄晓晔表示,将完善“苏适养老”服务体系,打造高质量、高水平、高品质养老服务品牌。同时,加速布局银发经济,扩大老年人社会参与,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着力建设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努力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社会事务工作面向千家万户,服务百姓日常生活。”民政部社会事务司救助管理(综合)处副处长赵芳芳表示,将以总书记重要论述为指引,改革创新、锐意进取,强化殡葬行业公益属性,推动殡葬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推动建设婚育友好型社会,为群众把好事办好;帮助残疾人排忧解难,在健全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残疾人福利制度上下功夫;切实保障好临时遇困人员安全和生活,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他们身边。

“对《摘编》必须深学细悟、落到实处。”江西省南昌市救助管理站站长余淑阳表示,要锚定主动服务方向,变“等求助”为“找帮扶”;要打造精细服务品牌,从“规范运行”向“精细提质”升级;要凝聚社会协同合力,围绕受助需求推出“救助+”系列服务项目,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提升救助质量、温暖困难群众的具体举措。

陕西省西安市儿童福利院副院长时锦表示,要推动特殊教育、医疗康复、社会工作三大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在精准评估的基础上,将康复目标嵌入教学日常,实现功能性教学,引入康复数据追踪系统,量化评估进展,将教育成果与康复成效转化为社会适应能力,确保每一名孩子的成长之路都得到持续而温暖的守护。

作为一名基层民政工作者,四川省绵阳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冯鑫表示,将以落实《绵阳市全域系统推进文明婚俗提升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5—2027年)》为牵引,全面加强婚姻登记机关建设,有效提升婚姻登记服务质量,深入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幸福美好婚姻生活的需要。

“共建、共治、共享”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建”是基础,“共治”是关键,“共享”是目标。贵州省民政厅社会组织管理局副局长唐婧表示,对于社会组织必须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支持其在提供公共服务、化解社会矛盾、凝聚社会力量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民政部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综合处处长赵丽表示,要始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突出抓好社会组织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切实推动社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深化改革创新,汲取文化力量


“改革创新是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湖北省黄石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陈荷泉表示,立足黄石实际,必须以做优“国字头”试点项目为抓手,推进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推进全国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推进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持续强化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智慧养老等国家及省级试点,确保各项改革试点取得实效,打造改革示范引领体系,推动黄石民政事业实现新突破。

“深化改革创新是新时代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安徽省合肥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圣涛表示,将以《摘编》为根本遵循,持续深化民政工作改革创新,着力提升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治理工作水平,努力探索具有合肥特色的民政事业发展路径,将改革成果切实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

“民政文化是凝聚力量、引领方向的精神内核。”上海市长宁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崔莉霞认为,要让民政文化成为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必须将其内化为价值导向、外化为服务实践。一方面,要以“民政为民、民政爱民”为核心,弘扬“孺子牛”精神,营造尊重生命、关爱弱者、扶危济困的文化氛围;另一方面,要在制度设计、服务流程中融入文化理念,推动“政策找人”“精准帮扶”成为行动自觉,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推动社会救助、儿童福利、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民政工作的文化内涵,为新时代新征程发扬民政文化、助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甘肃省民政厅政策法规处处长胡健勇表示,要弘扬民政文化,发扬扶危济困的民本文化,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发扬敬老爱老的孝道文化,构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发扬乐善好施的慈善文化,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发扬健康的婚俗文化,构建和谐婚姻家庭;发扬文明生态的殡葬文化,稳妥推进殡葬改革;发扬源远流长的地名文化,提升地名公共服务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帮助|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方式|网站年报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 xxzx@mzt.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