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政要闻

银龄耀黔中 敬老暖民心 | 贵州敬老月里的风采与温情

    [ ]  视力保护色:

金秋十月,黔中大地处处洋溢着敬老爱老的温情。在全国“敬老月”活动开展之际,贵州各地以多样形式践行孝亲敬老传统美德,更有无数老年人用奉献诠释“老有所为”,用热爱书写“老有所乐”。


数据见证成效:截至2024年底,全省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老年医学科设立比例达91.43%,各级老年大学(学校)达12038所;截至今年6月,全省投入运营养老机构723个、床位6.48万张,城市与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站分别达1350个、1010个。


这些从政策到设施、从服务到保障的全方位支撑,让银龄群体在新时代绽放别样光彩,也意味着贵州的养老服务正从“基础保障”向“品质养老”跨越,逐步实现“老有所养”到“老有优养”的转型升级。


贵州省老年诗词书画摄影大赛优秀作品展现场。闻双 摄


基层沃土里的银发力量


“只有亲自去体验了,才能知道哪里需要调整,这是很琐碎的事。”贵阳轮椅“骑士”梁社红虽行动不便,大半生依靠拐杖出行,但退休以后,十余年来一直投身贵阳无障碍事业,通过亲身走访观察,呼吁社会共筑无碍之城。


这样的“银发力量”在贵州随处可见。年近八旬的深山绣娘潘玉珍,多次亮相欧美舞台,连续10年参加美国国际民间艺术展,积极传播苗绣文化,培养年轻绣娘,在国际时尚舞台,助力苗绣非遗发展;贵阳市第二人民医院退休返聘专家葛美,秉持“医疗既治病也治人”理念,注重床旁教学,推动年轻骨干赴京进修,助力医院成立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贵州分中心、组建省帕金森专科联盟,邀请顶尖专家来黔,为医疗行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些身影正是贵州“银龄行动”的生动缩影。省老龄委不仅在会议中明确提出“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更通过《贵州省养老服务条例》《贵州省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搭建制度框架,将养老服务纳入市县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以政策激励与平台搭建,推动越来越多低龄健康老年人主动融入社会发展大局,用阅历与专长续写价值。


潘玉珍。黔东南州妇联供图


文化乐园中的不老情怀


“老年大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知识、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的平台,也丰富了我们的晚年生活,让我们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修文县老年大学学员胡菊英的感慨,道出了全省89.21万老年学员的共同心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省建成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12038所,在校学员89.21万人,省市县乡四级建校率达100%,全省以各种形式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老年人有147万人。


城市社区里的文化热潮同样涌动。在贵阳市观山湖区世纪城明珠助老协会内,69岁的党支部书记杨朝群正带领老人们上“10分钟党课”。这个拥有6800余名成员的集体,成立了40余支文艺队伍,累计开展活动1000余次。


“我们用舞蹈驱散孤独,用服务温暖彼此。”明珠助老协会党支部书记杨朝群说。该协会推行“小老人照顾老老人、健康人照顾生病人”模式,结成230对帮扶对子,通过“六送服务”让空巢、重病老人感受家的温暖。


明珠助老协会老年钢琴课。明珠助老协会供图


文化滋养的背后,既有全省省市县乡四级老年大学100%建校率、22.25%老年人经常性参与教育活动的体系支撑,也有社区养老服务网络的协同发力。目前全省新建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率达100%,已建居住区服务覆盖率达96.9%,这些设施不仅提供照护,更成为老年文化活动的重要阵地,让“活到老学到老”成为银龄群体的新风尚。


保障网下的幸福底色


老年人的幸福指数,还要依靠完善的保障体系托底。在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多学科诊疗团队正为82岁的张大爷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以前看多种病要跑多个科室,现在一次就能解决。”张大爷的便利体验,得益于贵州推行的老年医疗服务转型,截至2024年底,根据省卫生健康委日常调度显示,全省设立老年医学科的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性医院比例达91.43%,实现从“单病种治疗”到“多病共治”的转变。


而在养老机构层面,全省723个运营养老机构中,标准化机构达258个,护理型床位4.53万张、占比69.85%,照护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能力显著提升,2686名低保失能、半失能和高龄老年人已通过机构集中照护获得专业服务。


健康守护与照护服务之外,居家养老的“幸福感”同样被精细考量。近两年,中央和省级累计投入4300万元,建成215个老年食堂,每天服务超2.3万老年人;省、市(州)、县(区)三级投入2亿多元,为5.4万户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同时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1.65亿元,2024、2025年分别按50%、30%比例补贴社会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


医护人员耐心为老人讲解健康知识。李莎 摄


“以前家里地面滑,现在装了扶手、铺了防滑垫,住着踏实多了!”贵阳市云岩区独居老人李阿姨的感受,正是5.4万户改造家庭的共同体验。此外,慈善力量也积极参与,贵州31个“老吾老驿站”在2024年服务老年人30万人次,社会力量提供的居家上门服务已超200万人次。


同时,在人才队伍上,贵州通过《贵州省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构建培养体系,累计培训从业人员5251人、初中级养老护理员3148人,全省养老护理员持证占比达52.3%;政策扶持上,养老机构享受税收优惠、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用电用水执行居民价格,这些举措让养老服务既有“温度”也有“底气”。


“要着力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加快发展银发经济,营造养老孝老敬老社会环境,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10月11日,贵州省老龄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进一步强调,要推进老龄工作高质量发展。


这个敬老月,黔山大地的“银龄风采”,不仅是一时的温情,更是长期坚守的民生承诺,贵州正以全方位、多层次的举措,推进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为“银龄风采”的绽放搭建广阔舞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帮助|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方式|网站年报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 xxzx@mzt.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