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年龄来看,72岁的陈勇正步入老年。而不久前,他被评为全国敬老助老爱老模范人物,这个新荣誉不仅是对他过去十来年老年体育工作的认可,也是对“老有所为”的推崇。
陈勇是安顺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副主席,分工负责体育活动组织工作,是老体协中日常与老年人打交道最多的副主席之一。
全国敬老助老爱老模范人物、安顺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副主席陈勇 受访者供图
自从成为安顺市老年人体育协会的骨干之后,陈勇的日子越发忙碌起来。他前往全国各地学习新兴运动项目,带回先进经验向全市推广;组织相关培训及赛事活动,为老年人推广各项体育活动,提供一展竞技风采的平台;推动基层老体协建设,助力社会稳定、丰富老人生活……正是这方舞台,让他的退休生活变得更加精彩。
赛场争先 做体育项目推广者
“工作是大家干的,我只是其中一员,和市老体协的老同志们一起为老年人服务。”说起自己这些年在市老体协的工作,陈勇十分谦虚,他认为,之所以在协会承担各项体育活动组织工作,这与他的个人爱好和曾经所从事的职业有很大关系。他从小热爱运动,读书时就常年参加各项体育活动,带着球队打比赛。年轻时当过教师,退休前任部门领导工作的陈勇具备良好的表达能力和较强的组织能力,这也为后来带动安顺老年人开展体育赛事活动打下了基础。
安顺市老年人体育协会成立于1984年,长期组织开展各类体育赛事活动,丰富了当地老年人的生活。出于对体育的热爱,陈勇加入老体协后进一步丰富了老年人可参与的体育项目种类。
陈勇为中老年人开展匹克球教学 受访者供图
在不久前于贵阳举行的2025年贵州省直属机关匹克球交流活动暨全省邀请赛决赛现场,随着男子双打、混合双打的冠军出炉,陈勇也终于松了一口气,脸上浮现笑意。3个小项,安顺代表队拿下2块金牌,这样的成绩足以让所有前来参赛的安顺中老年队员扬眉吐气。
而这两块金牌背后,是陈勇和安顺市老年人体育协会近两年来的努力。2024年,贵州省老年人匹克球培训班在安顺市西秀区首次举办,但早在一年前,陈勇就已发现了这项运动的魅力。
和过去许多次推广体育项目一样,2023年,陈勇先到省外系统学习了匹克球的理论基础、竞赛规则和运动技巧等知识。匹克球是一种集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特点于一体的球拍击球隔网对抗性球类运动。在陈勇看来,这项运动强度低于网球且易于上手,具有较强趣味性的同时又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对场地要求不高,在羽毛球场就能开展,非常适合在老年人群体中广泛推广。他将匹克球带回安顺,组织了一批老年体育爱好者进行培训,这项运动很快在当地推广开来。
搭建平台 做赛事活动组织者
在安顺,老年人可选择的体育项目非常多,据数据统计,全市经常参加活动的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的47.9%,每天晨练、晚练的老人遍布城乡各地,早已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这得益于陈勇开始从事老体协工作后对体育项目的推广,他推动组建舞蹈、太极拳、球类、棋类等项专委会,并深入县区、乡镇、街道、机关和学校等,针对各类人群开展活动,让人们更规范、科学地加入到体育锻炼中。
除普及运动项目外,承担赛事活动组织工作也是他的重要任务之一。
陈勇在2025年全国老年人太极拳健身大联动(安顺市分会场)发言 受访者供图
今年4月9日,“赛动黔景”2025“健走中国”体育健身休闲系列活动贵州黄果树站启幕。该活动由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贵州省体育局、贵州省老年人体育协会、安顺市人民政府主办,陈勇作为活动安全专员、安顺总指挥,与协会的伙伴们共同担起编制方案、布置会场、选择路线、交通保障、安全检查等重任。为了让来自全国各地的上千名老年人安全、愉快地参与活动,他和同事在一天之内将黄果树景区和天星桥景区的徒步路线仔仔细细完整走了一遍,两条路线加起来近10公里。
“确实非常辛苦,但看到活动圆满成功,感觉一切都值得。”作为2025年“健走中国”活动的起点站,本站活动的举办效果得到各方点赞,这让陈勇心中升起强烈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基层建设 做社会矛盾的化解人
从小就热爱运动的陈勇,一直相信体育不仅是强身健体的方式,也能成为凝聚人心的重要力量。
由于历史和现实等种种原因,如今,安顺市经开区的部分社区偶有矛盾产生,影响社区稳定。敏锐的陈勇和老体协的同志提出了一个党建引领的工作思路,建议和帮助安顺市经开区春雷社区和雅沐园社区组建基层老体协,并争取资金,为经开区建立老年体育活动中心。
陈勇组织开展2025年安顺市老年人气排球交流活动 受访者供图
两年来,这两个基层老体协从过去仅有广场舞队、腰鼓队等七八支队伍,迅速扩大到20多支体育和文艺队伍,在协会的组织下,每支队伍的管理井井有条,在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影响下,曾经的矛盾早已消失在比赛场中、社区健身场所内,欢声笑语越来越多。
不久前,陈勇参加了春雷社区和雅沐园社区老体协成立两周年的纪念活动。活动中,他问协会负责人:“最近在忙什么?”
“我们现在可忙了!早上气排球队要练球,下午还要参加歌咏比赛,一天充实得很!”这位负责人的回答,让陈勇打心底里感到高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 xxzx@mzt.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