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贵阳的初秋带着些凉爽,刚走出高铁车厢的民福攥着衣角,眼神里满是新奇。“这是我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高铁,更是第一次来省会。”30岁的他转头看向身边的韦腾境,语气里藏不住感激,“都是韦老哥带着我。”
当天,韦腾境作为特邀嘉宾,带着残疾人民福参加贵州省慈善总会举办的中华慈善日活动,而民福口中的“韦老哥”,十几年前也曾深陷人生低谷。
2012年,韦腾境1岁半的儿子意外离世,巨大的悲痛让他一度迷失方向。“那时候觉得日子没了盼头,整个人都是飘的。”他在分享中坦言。
一次偶然的上网冲浪,让他接触到义工群体,随后在江苏常州打工的他找到了当地一家公益组织。负责人是位残疾人,7岁因车祸致残,却凭一部电话十年招募万名志愿者帮扶孤残群体——这个故事像一束光,照亮了迷茫的韦腾境。“连残疾人都能做这么多事,我为什么不能试试?”
带着这个想法,韦腾境第一次以志愿者身份参与第八届中国花博会,任务是带残疾人游园。也就是这次活动,让他真切看到了那些被称为“隐形人”的群体:孤寡老人、残疾人因身体或环境限制,很难走出家门。“他们身体或许有残缺,但对生活的热爱特别打动人。”韦腾境说。
此后,他固定结对两名残疾人,每周或每两周上门帮着洗澡、理发,做些家庭照顾。“一开始给残疾人洗澡,我一个年轻人确实没作好心理准备。”他回忆道,“但需求就摆在那儿,硬着头皮做完,慢慢就打开了心结。”
当公益成为生活的一部分,韦腾境即使回到家乡,也难以停下脚步。2016年,为了不让第二个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他带着妻子从江苏常州返回贵州独山,最初开了一家店、种了二十多亩水果,但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在常州习惯了做志愿者,回来找不到组织,就想着自己发起做点有意义的事。”借助在江苏结识的爱心人士和企业,他推出“Y+1微助学”项目,3至5人结对资助一名困难学生,不仅送助学金,还定期跟进生活学习。截至目前,该项目已资助80余名中小学生,发放助学金、学习用品和生活物资等爱心款物30余万元。
在助学路上积累的经验,让韦腾境更关注乡村儿童的深层需求。2018年,得知贵州省慈善总会要试点儿童服务站,他立刻想到偏远山区的留守儿童。
但好不容易把站点建设好后,更棘手的是志愿者招募问题,当时因位置偏远,交通不便,迟迟找不到志愿者。于是他索性带着妻女住进服务站,辅导作业、教画画、办活动,自费给孩子过生日、买衣服。如今,韦腾境已在独山和平塘建起3个益童乐园、3个儿童之家,累计服务儿童9.6万余人次。
而真正让他对生命有了更深理解的,是一次人体器官捐献登记的经历。在一次活动中,韦腾境认识了一名杜氏肌营养不良的患者,该患者生命周期仅20年左右,却主动申请成为器官捐献志愿者。
“当时他说想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韦腾境回忆道,“说实话,我内心很震撼……”也因为这件事,他也登记成了捐献志愿者。
“这条路走得越久,我愈发觉得,当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态去主动帮助他人,那份由助人而生的快乐会反哺自身,感染着我们不断焕新,让生命状态始终鲜活而富有新意。”韦腾境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smztxxzx@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