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政要闻

《当代贵州》2025年底第35期集中关注贵州移风易俗

    [ ]  视力保护色:

移风易俗

  • 作者: 孙蕙
  • 编辑: 孙晓蓉 张齐 刘跃
  • 栏目: 当代关注·移风易俗·小封

《当代贵州》2025年35期


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3月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要坚持移风易俗,积极培育文明新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中明确要求,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贵州深耕乡风文明沃土,将移风易俗作为改革的切入点,以推进“七大文明行动”为抓手,以党建引领,着力整治大操大办、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文明积分”“红白理事会”“邻里互助簿”“家风家训”等各地推动移风易俗、涵养文明乡风的创新举措不断涌现。移风易俗思想根基进一步夯实。

文明新风进村入户,移风易俗入脑入心。孝老爱亲、婚事从简、厚养薄葬、崇尚科学、勤劳守信……逐渐成为乡村新风尚,黔贵大地文明风劲吹。


移风易俗润民心 文明乡风扑面来

  • 作者: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 张良胜
  • 编辑: 刘跃
  • 栏目: 当代关注·移风易俗

《当代贵州》2025年35期

毕节市黔西市开展主题为“破除陈规陋习·培育文明新风”新时代文明实践集中示范活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侯进勇 摄)


提要:贵州深耕乡风文明沃土,以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推动移风易俗、涵养文明乡风。


高价彩礼渐成过往,简约婚礼成为新潮流,“合约食堂”里满溢人情味,“文明积分”兑换出幸福感……放眼当下的贵州大地,移风易俗润民心,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明乡风,移风易俗是关键。

贵州坚持深耕乡风文明沃土,将移风易俗作为改革的切入点,以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整治大操大办、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创新推出“积分超市”“红黑榜”等治理措施,推动移风易俗、涵养文明乡风。


筑牢移风易俗思想根基


“高价彩礼要不得,红白喜事别攀比!”台下坐着的老汉一拍大腿:“这话在理!前些年寨子里老张家娶儿媳妇,光酒席就摆了50多桌,欠的债现在还没还清哩!”周围顿时哄笑起来。

7月25日,六盘水市水城区野玉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海坪火把广场上人声鼎沸,贵州省2025年“移风易俗树新风 文艺宣传走基层”惠民演出实践活动在此精彩上演。音乐快板《移风易俗谱新篇》用明快的节奏和朗朗上口的语言,唱出陈规陋习破除后的新变化、新气象,受到乡亲们的热烈欢迎。

移风易俗,难在改变根深蒂固的观念。近年来,贵州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的优势,用好“理论宣传二人讲”“黔韵说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方言土语、网言网语、地方文艺等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送到基层、传递给群众,引导群众养成文明、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黔西南州,一人讲理论、一人讲案例,一场场接地气、冒热气的“理论宣传二人讲”活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乡风文明带来的好处;

在黔东南州肇兴侗寨,一首曲调悠扬的《移风易俗》侗歌,让群众听得津津有味,把乡风文明深植心间;

在黔南州瓮安县,《文明新风进万家》等主题宣传片和《文明小剧场》通过抖音、视频号等新媒体平台高频展播,将文明理念传递到“最后一米”。

“这样的宣讲,我们老百姓听得懂,也愿意听。”“民歌接地气,通俗易懂,就喜欢这个味儿。”群众纷纷点赞。

思想转变是移风易俗的先导。各地充分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等阵地,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新风正气,筑牢移风易俗思想根基。


完善移风易俗制度规范


“一袋大米一分钱都没花,积分考核真是好!”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牂牁镇西陵村的“积分超市”,村民王志香脸上掩饰不住喜悦。

“以行动换积分,以积分促新风,积分越多,拿到的奖品就越多。现在家家做好事、户户争先进。”西陵村党支部书记邓军说。

“积分超市”在贵州各地随处可见,正逐渐渗透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培育乡风文明、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之一。

近年来,贵州深入实施“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持续开展滥办酒席、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积分制”“合约食堂”“邻里互助簿”“红白理事会”等新做法新举措不断涌现。

为新风“护航”,贵阳贵安制定印发一系列工作方案,全市996个行政村红白理事会通过坝坝会、村民代表大会等方式共同商议,细化婚丧事宜办理内容,构建移风易俗有章可依的制度框架。

黔东南州探索建立州直单位和县(市)优秀年轻科级干部上下交流任职机制,积极发挥党组织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采用“支部引领+村规民约自治”的方式,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

为让移风易俗有规可依,在遵义市湄潭县抄乐镇落花屯社区,为刹住滥办酒宴陋习,创新制定《红白理事章程》,探索建立“车不过十、礼不过百”制度。

“自从有了村规民约的约束,滥办酒席的现象大幅减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深得人心,村里的风气越来越好。”毕节市黔西市谷里镇自治村村民宋兴感慨。

很多陈规陋习是千百年形成的老传统,不少还有存在的现实土壤,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才能彻底根治。贵州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引导农民群众建立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移风易俗长效机制,推动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


培育向上向善文明新风


“老何,生日快乐啊!”“祝爷爷长命百岁……”近日,在遵义市绥阳县诗乡印象小区里,住在这里的何群林老人迎来了他的80岁生日。

和以往不同的是,这场寿宴不收礼金,只为共享欢乐、传递祝福,诚挚欢迎亲朋好友相聚一堂。

习俗移志,安久移质。如今,随着高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在部分地区持续蔓延的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孝老爱亲、婚事从简、厚养薄葬、崇尚科学、勤劳守信、邻里和谐……移风易俗正生根发芽,多彩贵州劲吹文明风。

在铜仁市玉屏自治县新店镇河口村,党员老杨以身作则简办红白事,将女儿婚礼费用从10万元压缩至5万元,在其带动下,全村今年简办红白事6起;

在贵阳贵安农村,丧事3天办结率在99%以上,婚事100%一天办结,基本实现“其他不办”。群众参加人情宴请的次数明显减少,礼金年支出减少2000元至3万元不等;

黔西南州推行嫁女“一顿认亲饭、一个感恩红包”新风,由男方带上自酿酒和几块肉到女方家吃一顿简单的认亲饭。

“村民们不再为高价彩礼发愁,不再为铺张浪费的酒席烦恼,邻里关系更加和睦,乡村治理更加有序。”黔西南州精神文明建设中心负责人说,“坚持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不仅改变了乡村的外在面貌,更提升了村民的精神风貌,让乡村成为文明和谐的幸福家园。”

移风易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让群众过得更好。要更好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当下,贵州正推进“七大文明行动”,深入挖掘村寨移风易俗、孝老爱亲等各类先进典型,扎实推进“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用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文明新风进村入户,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公约破旧俗 新风拂苗乡

  • 作者: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 华姝
  • 编辑: 刘跃
  • 栏目: 当代关注·移风易俗

《当代贵州》2025年35期

黎平县口江乡德脑村村干部向村民宣传《苗寨联合公约》(欧柳艳 摄)


“以前过节送鸭子,现在拎袋糍粑走亲戚,脚步都轻了。”黔东南州黎平县口江乡德脑村村民吴老号感慨地说。如今,苗家节庆少了人情负担,多了文明新风。

过去,苗族群众在节庆、婚嫁中互赠鸡鸭、大操大办的习俗逐渐异化为攀比风气,高价彩礼、铺张宴席让不少家庭背上了沉重的人情债。2023年初,德脑村党支部书记左宗良带领村“两委”走访了解到,全村超过九成村民渴望改变旧俗。

面对群众呼声,基层党组织主动作为。德脑村联合口江乡、双江镇11个苗寨,历时8个月,经过多轮协商、反复修改,最终达成涵盖婚恋、节庆、未成年人保护等六大领域的《苗寨联合公约》。

“以婚俗减负为突破口,切中问题要害。”左宗良介绍,《公约》明确规定彩礼金额上限、婚宴规模,取消互赠十余只鸡鸭的旧俗,改为赠送糍粑、糯米饭等特色食品,既传承传统,又减轻经济负担。

为推动《公约》落地见效,口江乡组织各村党员干部带头签订“跨村合约”承诺书,率先垂范,自觉抵制高价彩礼和铺张浪费。同时,广泛宣传文明婚俗理念,主动劝导不良风气,带动群众转变观念。

如今,苗寨新风尚有了明明白白的规矩。“以前年轻人解除婚约要承担高额经济赔偿,现在按《公约》协商处理,婚恋更自由。”村民石达琼说。

为确保公约执行常态化、长效化,各村推选群众认可度高的老党员、老村干成立执行委员会,负责监督落实工作。乡村两级党组织加强指导,确保机制有效运行。同时,建立“红黑榜”管理机制,对遵守公约的村民张榜表扬,对违规行为进行公示劝导,营造多方协同、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节俭过节、文明过节,节省下的开支也有了新去处。德脑村将省下的钱用于组建村歌队、修缮村寨设施、设立“励志奖学金”。最直观的变化是村民的“钱袋子”——过去每年人情债要花五六千元,被压得喘不过气,如今降至四五百元,轻松多了,还能多养几头牛。

“移风易俗既减轻了群众负担,又转变了传统观念,培育了文明新风。”左宗良说,近一年来,因婚恋、节庆引发的纠纷实现零发生,苗寨更加和谐有序。

从被动遵循到主动拥护,一纸公约打破了千年旧习,让古老苗寨融入现代文明。


家风润乡村 文明花盛开

  • 作者: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 孙蕙
  • 编辑: 刘跃
  • 栏目: 当代关注·移风易俗

《当代贵州》2025年35期

玉屏自治县瓮阳村村民带着孩子在家风家训广场看家规训牌上的内容(瓮阳村党支部供图)


8月,铜仁市玉屏自治县皂角坪街道枹木垅村,荷花盛开,香气宜人。不远处的家风长廊里,不时传来纳凉赏花的村民谈笑声。

60多岁的老党员龙为鸿即兴赋诗一首:“乡村建设放心上,村容村貌换新装。楼房修得蛮漂亮,处处不见脏乱差。农村城市一个样,家家户户奔小康。”

“好!”话音刚落,村民们纷纷鼓掌称赞。以文会友、和谐共处,已成为枹木垅村的日常风貌。

枹木垅村是玉屏自治县廉洁文化示范村。该村弘扬龙、易、姚、吴四大姓氏的家风家训,深入挖掘“扬善举·兴公益”传统文化,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组织群众结合家风家训内容,制作并悬挂廉洁对联,将廉洁文化融入村居建设,引导群众讲道德、守家风。

绕村而行,家家户户门上都张贴着廉洁对联,刻有“勤”“俭”“孝”等内容的家风家训牌随处可见。

“对联体现家风。”龙为鸿指着自家对联说,“写对联时,我们都会融入祖辈的处世理念和对下一代的期望,这就是家训。”

村党支部书记龙阳表示,村民之间很少发生争吵和矛盾,大家遇事都能心平气和地沟通协商。村民们还主动捐资捐物修建荷塘,在8个村民小组中修建了11个文化广场,并在广场上修建家风长廊,将优秀家风故事制成展板展示,传承优良家风。

正家风、淳民风、带社风。近年来,皂角坪街道深入挖掘优秀家风家训歌、修建家风长廊、开展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推动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家庭文明新风尚。

走进瓮阳村,欢快的乐曲声传来。在家风家训广场上,一群年过半百的阿姨正踩着节奏跳广场舞。

“勤劳致富,生活越来越好,心情自然也欢畅。”广场舞队长杨晖笑着说。

瓮阳村挖掘夏、胡、杨、姚、周、刘六大姓氏的家风家训,倡导以勤立村、以勤兴业、以勤树人,逐步形成勤劳致富、勤俭节约、勤德向善的“三勤”文化。

村党支部书记姚沅昌介绍:“我们建家风广场、编家训歌、绘‘勤’文化标语,鼓励年轻一代学家训、传家风,做到勤以为早、勤以向学、勤且善思、勤以致远。”

文化墙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孝老敬亲、勤劳致富等内容图文并茂,成为村民的精神家园。

乡风好,人心齐。瓮阳村因地制宜发展黄桃种植,目前种植面积达1800亩,成为全县“黄桃种植示范村”,户均年收入近2万元。

租辆公交接新娘 婚事简办更温馨

  • 作者: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 晏惠轩
  • 编辑: 刘跃
  • 栏目: 当代关注·移风易俗

《当代贵州》2025年35期

欢乐满满的婚庆公交车(湄潭县精神文明办供图)


虽然结婚已近半年,遵义市湄潭县居民杨鹏和郑银凤对那场别具一格的婚礼仍记忆犹新。

“亲戚朋友们在公交车上说说笑笑,一路上气氛特别热闹。”回忆起当天的情景,郑银凤脸上依然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那天,湄潭县“520”路婚庆公交车正式出发,电子屏上的始发地为“我们结婚了”,目的地为“1314”,寓意“一生一世”。

上午9点,新郎杨鹏乘坐婚庆公交车前往迎亲。车厢内,红色蝴蝶结、气球、“囍”字挂件等装饰营造出浓浓的喜庆氛围。

杨鹏告诉记者,他之前在网上看到过公交婚车的视频,觉得既经济实惠又环保时尚,还能增添婚礼创意。这个想法提出后,新娘郑银凤欣然同意,“亲朋好友坐在同一辆车上,一起分享我们的幸福,比分散在小车里更有仪式感。”

接亲返程途中,新郎新娘与20多位亲友在车内唱歌、合影,一路欢声笑语。这辆装扮喜庆的公交车行驶在街头,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拍照。

当天,湄潭县鱼泉街道居民刘位亮和黄月美也选择了同样的方式举办婚礼。

“公交婚车是我想出来的。”新娘黄月美坦言,起初有亲友不太理解,认为这样“没面子”。“公交婚车既低碳环保又不失隆重,还很特别。”她坚持自己的选择。

两人将婚礼视频上传网络后,迅速引发广泛关注与点赞。许多网友留言送上祝福,并称赞这种喜事新办的方式,希望能在更多年轻人中推广。

贵州宏懋晨集团湄潭茶人巴士有限公司董事长代永莉介绍,婚庆公交车采用新能源车辆,根据租赁时长和行驶里程收取费用,每辆车每天租金为688元至1880元不等,而当地传统婚庆车队的费用通常在1万元左右。选择公交婚车可大幅节省婚礼开支,减少铺张浪费。

“现在年轻人的观念正从讲排场、跟风攀比向个性化、环保化转变。我们计划推出公交婚车定制服务,丰富婚礼形式,增强创意体验。”代永莉表示。

湄潭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精神文明办主任徐时健介绍,湄潭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治理高价彩礼、滥办酒席等不文明行为,倡导“车不过十、礼不过百”的文明新风。同时,积极探索推出公交婚车等绿色、节俭、个性化的服务模式,引导群众低碳节俭办婚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帮助|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方式|网站年报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smztxxzx@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