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一段来自贵州榕江抢险一线的视频让无数网友泪目。这就是榕江县古州镇东门村,长25米、坡度为45度的坡道。视频中那个奋力前行的背影,被赞誉为巷道里的“中国脊梁”。这个坡现在它叫“脊梁坡”了!
6月底洪水来袭,这条坡道曾被淹没。洪水退去,人民子弟兵在这里一车一车将淤泥拉上坡清运走。从高处看,战士们佝偻着身体、奋力拉车的模样,在脚下淤泥的映衬下,宛如一幅油画、催人泪下。网友亲切地称之为“洪灾救援的‘中国脊梁’”。家园焕发新生,现在老百姓自发、亲切地把这个坡命名为“脊梁坡”。
用“脊梁”称呼一个坡并不多见,是什么原因促使老百姓自发用“脊梁”为一个坡命名?相信每一个经历这次洪水的人心底都有答案:洪峰过境,人民子弟兵在巷道里中奋战,清淤清障恢复家园;埋头拉车的一幕震撼人心,挺立守护的是群众家园的脊梁;如今,榕江浴火重生、经济社会秩序加快恢复,“村超”赛事感恩重启。阳光下,这条25米长坡道已经看不出往日的“狼狈”,当地百姓以“脊梁”为它命名,通过“日常称呼”的方式,铭记一段历史,使“脊梁坡”成为一个情感的联结、精神的纽带,犹如一个信息的“超链接”,融入当地历史文化之中。
很多记忆与故事会随着发展步伐、人事代谢被时间湮没,而那些脍炙人口、口口相传的内容却能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当地群众的千言万语,尽在一个命名中。相信不论过了多久,“脊梁坡”都会向后来者诉说这里发生过的、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与精神!
榕江县古州镇副镇长杨连江表示,未来计划将这里打造成新的打卡点。第一,是为了铭记救援恩情;第二,是让游客亲身感受这份属于中国的团结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smztxxzx@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