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政要闻

“合约食堂”引领乡风文明新风尚

    [ ]  视力保护色:

一想到要回老家办婚礼,住在黔东南州凯里市白果井街道兴安社区的搬迁群众张安金心里犯了难。    

在外务工多年,张安金仍记得小时候老家凯里市龙场镇老山村办婚礼的场景。“一办就是四五天,吃的喝的档次都不能低,一场婚礼下来,得有七八万元的开销。我不想铺张,但是真轮到自己,又担心让家人失了面子。”张安金有些无奈。    

没想到的是,刚回家与家人商量婚事,母亲吴庆芝就告诉他,现在社区已经开办了“合约食堂”,有场地、有工具,算下来一桌婚宴四五百元,省心又实惠。    

近年来,白果井街道聚焦搬迁群众在酒店办酒费用高、回村办席不方便等难题,引导社区利用闲置场地建设“合约食堂”,明确承办宴席种类、标准、规模、申报流程等,满足群众就地就近在社区办理红白喜事的需求。张安金的婚礼很简约,20桌,花销9000元,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热闹热闹,他由衷地感到“幸福又轻松”。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省各地各部门聚焦群众反映的难点堵点,聚力用劲整治铺张浪费,持续深入开展“治理滥办酒席·倡导文明新风”活动,推动整治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等陋习,回归文化本味,面子文化等不良社会心态得到有效校正,崇实尚俭的新风正气不断充盈。   

不久前,六盘水市钟山区青林乡田坝村村民李阳为母亲过寿,自家人掌勺,按照老人喜好做了几道家常菜,一家人过得快乐又温馨。   

“搬家酒”“升学酒”“生日酒”……曾经,田坝村办酒席的名目繁多,大家相互攀比,随礼金额和桌餐标准越来越高。“负担沉重,不办又怕被说闲话。”李阳说。    

“我们进一步加强对红白喜事的监督,完善村规民约,反对铺张浪费,党员干部带头签署移风易俗倡议书,明确办酒席桌数、礼金标准。”田坝村党支部书记张怀刚说。   

婚丧喜庆简办新办成为新风尚。田坝村村干部有个统计:村里婚宴规模下降了近3成,家庭户均人情减少近千元。    

人情负担减轻了,铺张浪费的少了,移风易俗让宴席回归本质,广大群众不再“谈席色变”。    

“现在村里的红白喜事都在‘合约食堂’集中办,场地宽敞,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其乐融融。”文明新风吹拂下,铜仁市松桃自治县沙坝河乡天星村“不讲排场讲文明”成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生动注脚。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盲目排比、铺张浪费等问题,松桃自治县深入开展“治理滥办酒席·倡导文明新风”活动,督促职能部门落实监管责任,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监督,引领社风民风向上向好,已劝阻违规办酒49起。    

在毕节市纳雍县勺窝镇联新村,“待客办宴专场”作为“合约食堂”的乡村创新实践,成为当地“破除铺张浪费、厉行勤俭节约”的鲜活范例。    

联新村村民余虎自己投资30万元,动员58户村民每户出资1000元,建设“合约食堂”。“以前是临时搭锅、四处借餐具,现在有‘合约食堂’提供‘一条龙服务’,还不用支付场地租金,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余虎介绍。    

事实上,“合约食堂”的意义不仅于此,更在于构建起乡村文明新风尚。    

联新村“合约食堂”运行5年来,逐渐成为凝聚人心的纽带。每当有红白喜事,邻里乡亲自发前来帮忙,将原本“一家操办”的繁重事务,变成“全村协作”的温馨场景。“不仅减少了铺张浪费,更打破了人际关系的疏离感。”联新村党支部书记张平贵说。    

遵义市仁怀市大坝镇簸箕坝村把移风易俗纳入文明积分管理,通过群众自评、互评,选树先进典型。“村民文明办席或提供帮助都可以获得相应积分,在‘合约食堂’兑换纸巾、洗洁精等生活用品。”簸箕坝村党支部书记刘玉洪介绍,今年以来,全村共评选示范户20户,兑换积分折合资金约6000元,12名志愿者主动参与宴席承办环境卫生志愿服务。    

“小食堂”迸发“大能量”。如今,“合约食堂”不仅是各地推动移风易俗、涵养文明新风的重要阵地,还是凝聚民心、传播文明、推动发展的重要平台,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发展动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帮助|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方式|网站年报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smztxxzx@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