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之史,一域之鉴。这个家族的故事,是观山湖文化基因的缩影,更是贵州人“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精神的生动注脚。
今天,《何以观山湖》系列宣传片推出第二集《乐之英才——一个家族的群星闪耀》,从乐氏家族代代相传的坚守与奋进中,感受着“知行合一”的精神力量。
在贵阳市观山湖收费站,两旁的山坡上,散落着几处墓地。周围的居民因为墓地把这个地方称为乐家大坟。
从碑刻上可以清楚看到,墓地是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修建的,这里安睡着乐氏先祖海平夫妇及其后裔。
用一个家族的墓地来代替地名,乐家大坟在当地人的心目中是亲切的。也许从一百多年前开始,乐氏家族文化的基因就已经深深根植在这片土地上。
清末民初贵阳流传着一句谚语,“唐家顶子、华家银子、高家谷子、乐家才子”,乐家显赫家声,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经令人瞩目了。为什么一个家族连续四代,每一个时期都会涌现出卓越的人才?是什么造就了乐氏家族的传奇历史呢?这还得从一条老街说起。
黔灵西路是贵阳市有名的一条老街,一百多年前,它叫做普定街,据说是因为这里聚集了很多普定(今安顺)来的商人。
清同治年间,乐海平带领全家从原镇远府黄平州搬迁到贵阳,在普定街修建了宅院。和老家不同的是,乐家大院里有一个专门读书的地方,叫做香雪堂。多年后,从乐嘉藻以香雪堂为自己的诗文集命名这一举动可见,搬家到贵阳的这段时光,深深地影响着乐家子弟。
乐家子弟在贵阳不仅受到良好的教育,更经受着时代浪潮的冲击。
乐嘉藻是乐海平长子,出生于1868年,25岁中恩科举人,在赴京会试时参加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的“公车上书”,后来又两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废传统攻读古书之制,倡学西方科学、振兴国家的建议。
1897年,乐嘉藻参与创办贵阳经世学堂;1908年捐资五千两白银,与李端棻等人创办贵阳公立师范学堂。1915年带领中国参展团赴美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将茅台酒等中国产品推向世界。
乐嘉藻,是从乐家大院走出的第一位才子,他心怀天下,勇敢坚定,他的才华和人生观,影响着他的兄弟以及后代。乐嘉藻是乐家的一面旗帜。
乐家大院是一代代乐家才子的摇篮。随着乐家第一代才子乐嘉藻、乐嘉荃的步伐,多年间,乐家又走出了乐森璕(中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地质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乐黛云(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等多位乐家才子代表。人们感叹乐氏家族的辉煌,也在探寻乐家才子的成才之路。
时光荏苒。在上麦村乐家大坟不远处,曾经的上麦小学是乐家捐资在乐家祠堂修建的。
乐家才子热爱学习、勤勉上进、奉献社会,无论环境怎样,远大的志向和抱负总是激励着他们不断前行,他们乐在其中!
乐(yuè)之英才,乐(lè)之有道!
乐家辉煌的历史,默默潜藏在贵阳这座“科甲挺秀”之城;乐家才子的故事,乐家才子的风骨,闪耀在观山湖的灯火阑珊处。
特约历史顾问:史继忠,贵州著名历史学家,《贵州通史》副总纂。厐思纯,贵州人物史专家、省文史馆馆员,《乐嘉藻日记》整理者之一。李峰,贵州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乐嘉藻日记》整理人之一。
特此鸣谢各位历史顾问,鸣谢乐慈、乐镭、乐建国、乐建玲等乐氏后人提供相关资料图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smztxxzx@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