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铜仁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蒲 章
贵州省铜仁市现有特困精神障碍患者1521人,其中,在铜仁市第三人民医院集中收治539人。近年来,铜仁市民政系统认真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扎实推进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医养深度融合,聚焦“住、医、康、食、管”五个方面,精准发力,为特困精神障碍患者提供专属定制服务。
专属场地,打造温暖“新家园”
铜仁市民政局聚焦精神障碍患者中的“一老一小”“一弱一残”等特殊困难群体,持续加大对民政精神卫生福利机构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先后投入4000余万元建成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期住院大楼,打造特困精神障碍患者集中收治照料示范点。
作为全市唯一精神卫生福利机构、三级公立精神病专科医院,铜仁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24年9月在全省率先成立民政特困供养示范区,一体化建设规范标准的病房、餐厅、护士站、治疗室、抢救室、活动大厅等,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各类急救药品。医院配套设立民政特困供养科,明确专人负责,与区(县)民政局统一签订监护照料协议,集中收治照料特困供养精神障碍患者,做到分区收治、规范管理,切实兜住底、兜准底、兜好底。
专属医护,构筑医养“防护盾”
铜仁市民政局非常重视精神障碍患者医护工作,在市第三人民医院实施专属医护,精心挑选68名医技精湛的医护人员,成立民政特困供养示范区专属医疗护理团队,针对不同病情患者,制订专属诊疗方案,建立完善“一人一档”电子病历,落实科主任带队的查房制度,落细生活护理、专业护理各个环节,构筑医养“防护盾”,让特困供养精神障碍患者更有“医”靠。医院还在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基础上,对依从性、稳定性较好的特困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综合评估,按症状分类开展物理治疗;依托心理健康管理中心,对部分病情反复发作、拒绝服药的重症精神障碍患者,定期开展团体心理治疗和个体心理治疗,改善患者不良认知及行为,增强患者战胜疾病、回归社会的信心。截至目前,医院共计开展各类物理治疗2000余人次、团体心理治疗850人次、个体心理治疗30人次。
专属康疗,铺就回家“阳光道”
为提高患者的治愈率,让他们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铜仁市第三人民医院在院区实施“治愈农疗”“快乐工疗”“阳光商疗”,专门打造2500平方米的“开心农场”种植基地,让患者认领责任田,分区种植瓜果、蔬菜等,体会付出与收获的“治愈感”;成立剪纸、体操、舞蹈等康复训练小组,定期组织开展观影、唱歌、过集体生日、整理床铺比赛等活动,寓康于乐,将关心关爱融入日常康复娱乐活动中;开设“向日葵小卖部”,将牛奶、水果等摆上货架,激励患者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增强其自主意识和社会功能恢复。截至目前,医院已成立特色兴趣小组6个,开展各类集体活动320余次,组织集体生日会9次。
专属食堂,拧紧食品“安全阀”
为满足民政特困供养精神障碍患者多元化、个性化需求,铜仁市民政局在第三人民医院建设民政特困供养食堂,建立完善食堂管理制度,坚持从源头把控,紧盯食材供应、加工操作、运输储存、留样保存等关键环节、重点部位,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监督检查,切实保障患者“舌尖上的安全”。严控食品“质量关”,依据患者身体和饮食需求定制专属菜单,合理搭配膳食。定期开展食堂满意度调查,征求患者对餐食的意见和建议,按需调整菜单,确保患者吃得健康、吃得满意。针对有特殊需求(糖尿病、高血压等)或营养问题的特困患者,由医护人员定期对其进行身体检查和营养评估,制订个性化营养餐食搭配方案,确保其营养均衡、病情稳定。
专属管家,用好用活“救助金”
为加强对特困精神障碍患者的精细化服务,铜仁市民政局细化制度管理,用好用活特困供养资金,制定了特困供养精神障碍患者基本生活费及生活照护费收支管理等制度,建立财务专户管理,让惠民政策落地有章可循。优化服务管理,建立“订单式服务”机制,落实好特困患者每人每月150元零花钱制度,对于能够自主清晰表达的特困患者,按照本人意愿采购水果、零食、日用品等;对于其他特困患者,明确专人按需统一购买,并做好台账登记管理。强化监督管理,将特困供养资金使用管理、服务质量等方面纳入重点监督内容,实行“月抽查、季检查”,坚决杜绝挤占、挪用、冒领特困供养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保障每一分钱都用在特困供养精神障碍患者身上,确保特困供养资金专款专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smztxxzx@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