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政要闻

让银发一族乐享好“食”光

    [ ]  视力保护色:


5月13日中午,六盘水市钟山区荷泉街道大发社区老年助餐点的饭菜香气四溢,就餐的居民陆续抵达。张惠芬和几位老街坊一边唠着家常,一边在打饭窗口前有序排队。

“这食堂太方便了,下楼走几步就能吃上热乎的饭菜。”张惠芬笑着说,“菜品种类多,营养搭配均衡,价格还实惠,像我们6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是10块钱一餐,其他人就是13块钱一餐。”

张惠芬的这份获得感,源自钟山区对养老服务体系的积极探索。面对日益增长的老龄化人口,钟山区聚焦老年人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需求,将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作为重要民生实事,通过争取省市资金,以党建引领、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志愿服务的运营模式,打造社区“一站式”助餐点,构建起覆盖全域的15分钟助餐服务网。


做饭难变“食无忧”


走进位于凤凰街道明湖路的城市之光便民食堂,适老化细节令人眼前一亮:通铺的防滑地板、适老就餐桌椅、柔和的照明灯光、宽敞明亮的开放式厨房。

“我们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营养需求和口味偏好,推出了40多个菜品。每天由中央厨房配送新鲜食材,厨师现场加工,保证每一道菜都新鲜可口。‘五一’期间,每天来就餐的有300余人,周边居民都觉得特别方便。”贵州城市之光餐饮管理服务有限公司食品安全总监王漫如介绍。

节假日期间,城市之光便民食堂照常营业,提供早餐和中餐。“我家离得近,现在有了这个食堂,吃饭的问题轻松解决了。菜品丰富,环境干净卫生,吃得放心又舒心。”居民杨国智说。

78岁的李文述老人是这里的常客,她笑着说:“以前一个人在家做饭,总是凑合,现在来食堂,不仅能吃到热乎可口的饭菜,还能和老朋友们聊聊天,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许多老年人表示,这样的助餐点让他们吃上了“放心饭”,更是“暖心饭”。

据了解,城市之光便民食堂以服务需求为导向,根据不同群体就餐需求量身定制,主要向周边居民群众提供早中餐,比如,适合老年人的绵软食品、煮炖食材、低糖低油食品等等,小小的食堂为“银发经济”作出了不少“活”文章,成为社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模式,坚持在推进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高水平和健康发展上持续发力,构建起15分钟便民服务圈,做实基础民生、品质民生、幸福民生。”凤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杨昌霖说。


送餐车变“连心桥”


“杨阿姨,今天有您爱吃的红烧肉!”上午11点,红岩街道东风西路社区党支部书记余糧瑞敲开独居老人杨继秀的家门,手里提着还冒着热气的饭盒。杨继秀满心欢喜地接过饭盒,连声道谢。

据了解,东风西路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20%,不少老人因行动不便、子女不在身边,面临做饭难、吃饭难的问题。为解决老年人就餐的“最后一米”难题,东风西路社区利用闲置资源,通过“区级统筹+街道主抓+社区落实”三级联动机制,引进集日间照料、临时托管、文化娱乐、康养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嵌入式养老机构,既满足了社区居民的“短养老托”和康复健康需求,又解决了特殊群体的吃饭难题。

同时,社区组建了志愿服务送餐队,为高龄、独居、行动不便等特殊群体提供“敲门送餐+健康监测”双服务。送餐服务不仅解决了老人的吃饭问题,更拉近了社区与老人之间的距离,成为连接社区与居民的“连心桥”。

“在工作之余,我们社区干部都会志愿参与到送餐服务中,既能加深对辖区群众的了解,也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例如陪老人们聊聊天,帮忙做做家务,检查水电、煤气是否安全。时间久了,他们都把我们当成自家人,有啥心里话都愿意和我们说。”余糧瑞感慨地说,社区还链接了社会资源,引进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为老人开展暖心送餐服务。

东风西路社区专业社工赵静秋每天穿梭在社区的大街小巷,风雨无阻地为老人们送餐。“每次推开老人家门,看到他们期待的眼神,我就觉得这份工作特别有意义。希望通过这些点滴行动,让老人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真正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就餐点变“议事厅”


社区食堂不仅解决了群众一顿饭的事,方便了居民就餐,还为社区解决部分治理难题,可谓一举多得。城市治理效能高不高、居民生活品质好不好,都能从社区食堂里看出门道。

“小区院内如果能安装一张乒乓球桌,平常可以打打球锻炼身体,那就太好了。”

“小区电动车‘飞线充电’问题既影响出行,还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我们社区应该重视,帮助协调解决。”

“上次反馈没有路灯的问题,很快就安装好了,现在晚上出门或者晚上回家都方便多了。”

在黄土坡街道康乐南路社区食堂一角,开设了“食话实说”议事会,在满足助餐服务的同时也能助力社区治理,在社区和居民间有事共商的“双向奔赴”中,社区收集社情民意的手段更丰富,推进问题解决的速度也更快。

“我们坚持把共建共治共享理念贯穿为老服务全过程,发挥‘银龄’力量在参与居民意见收集、邻里矛盾纠纷调解、辖区治安维护及卫生清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社区党支部书记高彬介绍:“以前问题巡查或意见征集,工作人员常要上门或现场检查,费时费力,现在很多情况都是就餐的居民主动送来的,他们成了发现问题、了解民意的社区先锋前哨,在他们的助力下,社区治理形成了诉求反映、问题办理、结果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

在钟山区,一个个社区食堂正成为老年人的幸福加油站。通过“边吃饭边议事”机制,全区累计化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0余个,推动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社区食堂作为基层治理的新抓手,要在服务好居民的同时,鼓励更多‘银龄’力量参与基层治理,让民生工程真正得民心。”钟山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范景进表示,下一步,钟山区将整合多方资源,动员更多慈善组织、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及联建共建单位支持助餐服务,让老年人食有所依、老有所乐,在热气腾腾的饭菜里,在触手可及的便利中,感受到“老有颐养”的幸福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帮助|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方式|网站年报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smztxxzx@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