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政要闻

贵州各地民政部门积极开展救助管理机构 “开放日”暨“夏季送清凉”活动

    [ ]  视力保护色:

今年6月19日是全国第12个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为持续加强和改进救助管理工作,提高救助管理工作的透明度、满意度和社会参与度,全省各地民政部门围绕“携手相助 让救助更有温度”主题,开展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暨“夏季送清凉”活动。

活动现场,各地围绕“携手相助,让救助更有温度”主题,通过展板展示、发放宣传册、宣传袋,为群众讲解救助政策等群众喜闻乐见、行之有效的宣传形式,集中展示各地开展“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专项行动,以及在发现报告、街面巡查、寻亲送返、照料服务、落户安置、源头治理等方面的创新举措、经验做法和工作成效,大力宣传救助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救助理念,增进社会公众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知晓度、认可度和满意度,引导群众主动参与救助工作,营造全社会关心关爱流浪乞讨人员的良好氛围。

活动中,各地邀请公安、司法、住房城乡建设(城管)、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妇联、消防等部门参与宣传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志愿者、机关干部、环卫工人、社区工作者等特邀监督员到站参观指导,持续强化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职能,推动救助管理工作规范开展,有效保障流浪乞讨人员等临时遇困人员合法权益。

本次活动为4000余名群众讲解救助政策,接待群众咨询300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5万余份(册)。

铜仁市活动现场。

     黔西南州活动现场。


01

六盘水市

六盘水市救助管理站举办主题为“携手相助,让救助更有温度”的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暨“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活动启动仪式。



“全年365天实行全天候24小时求助接待服务,为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提供饮食、住宿等临时救助服务。无身份信息的受助人员入站后,我们通过登录救助管理信息系统录入受助人员指纹、体貌特征等线索,及时进行查询比对,并向全国救助寻亲网站及相关媒体、网站发布寻亲公告。我们根据受助人员的具体情况实施救助,救助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六盘水市救助站副站长代伟说。

当天,为提高救助管理服务水平,六盘水市救助站还邀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救助管理监督员、志愿者、公益慈善组织等到救助站参观交流,“零距离”接触救助工作,观摩救助区、活动区、住宿区等救助站软硬件设施,了解受助人员的饮食起居和受助情况。

同时,六盘水市救助管理站还组织开展了救助管理政策宣传和街面巡查救助活动。活动通过设立咨询台、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向市民普及救助常识、告知救助途径和程序等,让社会各界广泛了解民政救助工作,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救助工作中来。



“哪些人属于救助对象?”“受理求助的程序有哪些?”“市救助管理站可以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哪些帮助?”现场,面对市民的提问,宣传人员耐心地解答,并呼吁广大市民在遇到流浪乞讨人员时,要及时与救助管理站联系,或协助护送他们到救助管理站接受救助。

一直以来,六盘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以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救急难为目标,广泛宣传救助管理工作法规政策,充分展示救助工作成效,虚心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检查,树立救助管理工作良好形象,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救助管理工作,形成全社会关心关爱流浪乞讨等临时遇困人员的良好氛围。

目前,该市市县两级共有救助管理站5个,未成年人保护中心5个。针对部分县级救助管理机构基础设施差、人员力量不足、服务质量提升受限等问题,积极探索建立六盘水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区域性救助管理暨“四级联动”工作机制。以市救助站为区域中心站,建立市中心城区(即水城区、钟山区)区域性救助集中照料管理模式,即:市救助管理站着重负责接收水城区、钟山区护送的以及本站接收的有站内集中照料需求的流浪乞讨人员集中看护照料。县级救助管理站着重协助、协调本级公安、城管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机关对本辖区范围内流浪乞讨人员的街面巡查救助及人员接送和救助管理。



健全救助管理“四级联动”工作网络,即:建立以市级救助管理站为中心,县级救助站为基础,乡镇(街道)设立临时救助点为补充,村(社区)设立救助咨询引导点为依托的救助管理“四级联动”工作网络体系,基本实现了救助咨询引导在村(社区)、临时过往救助到乡镇(街道)或县级救助站、站内集中照料需求救助进市级救助站、危重病人或精神病人进公办定点医院、落户安置进福利院或公办敬老院的工作目标,救助管理工作成效明显。



据统计,自2023年以来,截至目前,六盘水市救助站共计救助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共计605人次。其中:公安护送235人次、全国其他救助站护送177人次,自行来站140人次。残疾人38人次,疑似精神疾病96人次。同时每年定期开展“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等专项救助行动,传递救助管理工作正能量。

“明年以‘救助开放日’活动为契机,我们将虚心接受、积极采纳社会各界对全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努力,携手相助,加大街面巡查力度,共同织密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保障网,确保流浪乞讨人员清凉度夏。”六盘水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02
遵义市


遵义市救助站与红花岗区民政局、播州区民政局联合在市救助站所在地开展救助机构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工作人员通过悬挂横幅、摆放展板、现场讲解、发放印有救助政策宣传手册等多种形式,积极解答市民对救助工作的疑问,宣传救助管理政策、未成年人保护知识,同时对近年来在照料服务、落户安置等方面的工作成效以及救助程序、救助联系方式方法等内容做宣传,积极引导广大市民了解、参与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服务事业。介绍救助流程、寻亲送返等情况,展示近年来救助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得到广大市民的热情参与和认可。

同日上午,遵义市区域中心站、卫星站联合启动2024年度“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提前检查车辆安全,做好物资储备。摸清高频点位,确保街面巡查实现重点区域广泛覆盖、关键点位巡查到位,巡查过程中积极劝导街面流浪人员入站避暑降温,并提供食宿、医疗、返乡等救助服务;为不愿入站接受救助的对象发放藿香正气液、风油精、瓶装矿泉水、塑料扇等防暑物资和救助卡片,做到有困必助、应救尽救,让居无定所、流浪街头的生活无着人员及时得到救助,为高温天气下的他们送上一丝清凉。


03

毕节市


黔西市民政、公安、住建、综合行政执法、卫健等部门,通过“6.19” 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活动,再次汇聚携手相助的力量。


04
黔东南州



天柱县民政局以“携手相助,让救助更有温度”为主题,开展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宣传活动。活动通过悬挂横幅、摆放宣传展板、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向广大市民普及救助常识、告知救助途径、救助程序和救助电话,让社会各界广泛了解民政救助工作。救助站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面对市民的提问,耐心地一一解答。同时,呼吁广大市民在遇到流浪乞讨人员时,要及时与县救助管理站联系或护送到救助管理站,让流浪乞讨人员及时得到救助,帮助他们找到家人护送回家与家人团聚。

岑巩县民政局组织开放日宣传活动,通过设立咨询台、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向广大群众普及救助常识、相关政策法规,告知救助途径和程序等,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对流浪乞讨人员等临时遇困群体的重视和关怀。呼吁广大群众在遇到流浪乞讨人员时,及时与岑巩县救助站联系,或协助护送他们到救助站接受救助。活动当天,为120余名群众讲解救助政策,接待群众咨询50余人次,发放宣传资料200余份(册)。

三穗县民政局以纸质材料形式,将救助法规政策、救助管理工作现状和取得的成绩、披露职业乞讨的各种惯用伎俩、以及未来救助管理工作的新举措等几个方面,以群众喜闻乐见、真实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制作宣传横幅1张,发放政策宣传册500份、救助宣传册500张。


05

黔南州

黔南州民政局联合都匀市民政局,在百子桥广场开展以“携手相助 让救助更有温度”为主题的救助开放日宣传活动。活动通过悬挂条幅、设置展板、发放宣传资料和宣传购物袋等方式,向广大群众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救助管理工作相关政策法规,普及救助知识、救助途径、救助热线,讲述温情救助故事,展示近年来都匀市在开展“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等专项救助行动方面取得的成效,尤其是在发现报告、街面巡查、寻亲送返、照料服务、落户安置、源头治理方面的救助成果,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合力营造关注关心关爱流浪乞讨人员良好氛围。此次宣传活动共悬挂条幅2条,设置展板6个,发放宣传资料300余份、宣传购物袋140个,接受群众咨询100余人次。

三都县民政局在“开放日”活动,邀请政协委员、社会监督员、志愿者、公益慈善组织和爱心人士到机构内参观指导,展示服务流程、功能布局、环境卫生、工作力量,在开展“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等专项救助行动方面取得的成效情况。向参观人员着重介绍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发现报告、街面巡查、寻亲送返、照料服务、落户安置、源头治理等方面的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听取各方对提升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的意见建议。结合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专项行动、全国“安全生产月”等活动要求,组织职工、群众会同消防救援部门,开展模拟火灾场景的“畅通生命通道”消防演练和避险逃生训练,让部门力量、社会力量共同发力守护服务对象安全。

荔波县通过悬挂横幅、发放救助政策宣传资料、现场普及救助知识、面对面答疑等方式,让广大群众详细了解荔波县救助管理机构工作的开展情况。引导社会力量积极提供救助线索,帮助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人员得到及时有效救助,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救助氛围。活动现场通过发放宣传单页和救助彩页资料、现场参观救助站内设施等,有效增进了县救助站与广大群众的沟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帮助|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方式|网站年报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smztxxzx@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