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时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要坚持为民服务宗旨,把城乡社区组织和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好,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为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全面立体展示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和工作成效,为推动我省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贵州省民政厅政务微信、政务微博、门户网站(简称“两微一网”)陆续同步推出“喜迎党的二十大·幸福家园心连心”话题合集。今天,请跟随“民政哥”一起走进铜仁市,一起学习铜仁市是如何筑牢五个民主强基础,引领社会治理新高度的经验。
筑牢五个民主强基础 引领社会治理新高度
全面开启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新征程
近年来,贵州省铜仁市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城乡社区治理中的领导作用,坚持以“五个民主”为抓手,整合资源、上下联动、精准发力,不断夯实基层治理基础,促进治理水平不断提升,确保基层有变化、群众有感受、社会有认同。江口县双月社区在2015年被评为国家级“和谐社区”、石阡县大沙坝乡任家寨村2021年被评为全国基层民主协商和乡村治理试点,全市建成13个国家级、83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全市经济社会向好向优高质量发展。
谱好民主选举“三部曲”,助力基层治理强基固本
俗话说,“群众富不富,关键看干部”。该市紧紧围绕建强村级干部队伍,聚焦第十一届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并扎实开展村级换届选举“回头看”。一看班子运转正不正常、是否缺位;二看工作经费和报酬是否达标准并按时发放;三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是否修订完善、村务公开是否合法合规。在抓好村级换届选举“回头看”过程中,全力聚焦“三个紧盯”:紧盯缺位,指导各乡镇(街道)选齐配强村(居)委会班子;紧盯程序,指导各地严格按法定程序开展补选或重新选举工作,推进程序化、规范化;紧盯联审,指导各地把常态化扫黑除恶运用到补选工作中,对照《铜仁市村干部任职负面清单》等相关要求,落实好五个“条件”、八个“不能”、六个“不宜”、四个“不再提名”,落实好村级补选候选人背景联审,把好村级干部队伍“入口关”。
打好民主决策“组合拳”,助力基层治理根深叶茂
高标准贯彻落实。一以贯之落实《省农业农村厅 省民政厅 省乡村振兴局关于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清单制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结合实际印发了《铜仁市民政局关于印发2022年铜仁市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工作任务清单的通知》《关于贯彻落实省民政厅2022年基层治理领域改革任务等2项重要工作的工作提示》,指导各地在乡村治理中积极运用村规民约引导农村建房,推广“清单制”乡村治理和村级议事协商落地落实。
高质量推进议事。指导各地严格执行《贵州省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暂行》,全面落实“群众的事群众商,大家的事大家办”,建立健全“四议两公开”制度,不断丰富院坝会等群众会形式,将群众“听会”转变为让群众“说事”,切实解决好“众口难调”的问题。如碧江区坝黄镇,开展院坝协商话民生,众人集智解民忧,大力发展草莓等产业;该区漾头镇九龙村通过院坝协商方式,把群众提出的8条关于全民森林防火工作纳入《九龙村森林防火村规民约》。
高规格落实减负。持续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相关工作要求,强力为基层“瘦身”,有效推进民主决策,借鉴贵阳市经验,制作了《铜仁市为村级组织减负工作试点方案》,列出了准入事项、牌了悬挂、公章使用范围等6大项减负内容。指导各地落实村级基础数据“一张表”全覆盖。目前,全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自治事项清单梳理有19项,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依法协助政府工作事项清单30项,“小微权力清单”有10项,取消村级组织盖公章的事项20项。让基层干部从繁重的事务走出来,推动基层决策更加科学、更加民主。
做活民主管理“巧文章”,助力基层治理开花结果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从“无”到“有”、从“有”到“好”都离不开党对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绝对领导。铜仁市在推进新时代基层民主管理过程中,始终坚持做好“五大文章”:一是做好健全基层党组织体系大文章。全市民政系统创新以开展“梵净山星·民政七盏灯”党建品牌创建活动为契机,点亮民政党建“福、禄、寿、禧、美、铜、仁”七盏灯,强化以党建促治理,将基层党建延伸到治理末梢,成立社区微单元(小区、院落、楼栋、物业)党组织,构建“县、乡(镇与街道)、村(社区)、微单元”四级党组织联动体系。二是做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巧文章。配合组织部门建立党员“双报到”平台,推行“红色先锋”示范行动、“党员积分管理”“红色物业”等实践做法,引导党员在基层自治中主动“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积极参与微单元志愿组织和自治组织,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和引领示范作用,带动群众参与基层自治。三是做实建立健全“一约四会”(村规民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和禁毒禁赌会)好文章。引导各地适时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村(居)民自治章程》等相关内容和制度,指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移风易俗、滥办酒席、高价彩礼、厚养薄葬、禁毒工作、扫黑除恶、扫黄打非等写入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结合基层领域改革事项,印发了《关于做好乡镇(街道)治理能力和村(社区)示范创建及农民建房管理中村规民约自治探索工作提示》《铜仁市xx县xx村农房建设专项村规民约(模板)》;指导试点的江口和德江出台了《江口县农民建房管理中村规民约自律自治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德江县关于印发农民建房管理中村规民约(居民公约)自律自治改革实施方案(试行)通知》。四是做优村(居)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老文章。指导各地参照我市出台的《全市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规范化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要求,围绕“178+X”模式,建好相关功能服务设施,制好相关制度并规范上墙。今年5月,印发了《铜仁市村(居)民委员会成员履职承诺和述职制度工作方案》,建立了村(居)民委员会成员履职承诺和述职制度。五是做强基层社会治理新文章。坚持强化村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出台了《铜仁市民政局关于加强乡村治理五年行动工作方案》《铜仁市民政局关于贯彻落实民政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关于改进和规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全面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工作,强化“铁三角”治理机制,引导村(居)民委员会成员常态化值班,落实网格化管理,经常性开展入户走访,做到“常串困难家庭门、常叩重点人群门”。为应急状态“就地组团作战”和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基层社会治理共治共享新格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铸好民主监督“天平架”,助力基层治理掷地有声
在引导群众开展“自我监督”上下功夫。古人讲“众人拾柴火焰高”,积极引导人民群众依法依纪依规对各类自治组织和身边人、身边事进行有力有效的监督约束,促进自治组织、基层社会秩序良性运行。
在用好用活村(居)监督委员会上下功夫。近年来,全市2940个村(居)均建立健全了监督委员会,搭建了“架子”,构建了“样子”。指导各村(社区)监督委员会加强同当地纪委监委的配合协调,落实好事前、事中、事后监督。
在规范村(居)务公开上下功夫。根据《贵州省村务公开办法》规定,全面建设固定的村务公开栏,每季度对村(居)务、财务进行定期公开、规范公开。努力实现村(居)“五规范、一满意”(五规范:内容规范、程序规范、形式规范、时间规范、管理规范,一满意:始终以群众满意的程度作为工作成效的标准,满意率90%以上)目标,做到更好还权于民、取信于民。
架好民主协商“连心桥”,助力基层治理持续向好
铜仁市于2016年印发了《铜仁市关于开展城乡社区协商试点促进社区建设和治理的实施方案》,推进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民自治组织为主体,社区服务站和社会组织多元参与的“一核多元”社区治理体系,城乡社区协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基本形成。坚持“四个”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基层民主、坚持依法协商、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落实“八个”必商(城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事项;村规民约(社区公约)的制定和修改;社区财务预决算等;社区集体资产资源和经济项目发包出租,宅基地安排使用等;村民承包土地、山林变更调整、征用征收补偿分配使用和兴修道路、桥梁、水利等社区公益事业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方案;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等涉及本社区或多数社区居民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以及社区群众、农民工等非户籍居民反映强烈,迫切要求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党委政府重大政策、重点工作部署在本社区的落实方案;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要求协商的事项及各类协商主体提出的事项和社区党组织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认为需要进行协商的事项);强化“七种”形式(会议讨论协商;书面征询协商;走访约谈协商;民主恳谈协商;沟通协调协商;决策听证协商;网络讨论协商);严守“六个”程序(议题提议;事先告知;民主协商;组织实施;结果反馈;全程监督)。根据《省民政厅2022 年基层治理领域改革任务事项实施方案》,指导石阡县出台了《石阡县关于印发开展城乡社区协商试点促进社区建设和治理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石阡县民政局关于平安石阡建设(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社会协同专项组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重点指导该县开展好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工作,耕种好大沙坝乡任家寨村全国基层民主协商“试验田”,总结好经验与做法,推进基层民主协商开化结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smztxxzx@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