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政要闻

【基层社会治理】雷山县“合约食堂”助搬迁社区发展

    [ ]  视力保护色:

近年来,雷山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县内搬迁安置点企业及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按照“服务就业,带动产业,微利经营”的原则,创新打造搬迁社区“合约食堂”,积极构建基层治理和社区服务新机制,有效推动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得住,逐步实现致富。

就地就近建设好食堂。一是利用闲置资源建。按照“县级统筹、企业投入和运营”模式,充分利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闲置门面和房屋,建设涵盖存储仓库、备餐间、加工间、用餐区等设施完备的“合约食堂”,配套完善喷淋系统、通风系统等安全设施,将建成后的“合约食堂”交由县国有企业雷公山苗侗山珍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统一经营和管理,既有效盘活闲置门面资源,又进一步增强“合约食堂”抵御和化解市场风险的能力。目前,“合约食堂”有效盘活闲置门面和房屋1900平方米。二是聚焦群众需求建。针对搬迁群众在扶贫车间务工导致回家做饭不便、照顾老人和小孩吃饭难的问题,通过组织召开社区群众代表大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在广泛征求社区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探索创办搬迁社区“合约食堂”,常态化推出参与社区文化活动获得“合约食堂”积分奖励活动,群众每月可凭积分免费兑换“合约食堂”餐券或其他生活用品,既丰富了搬迁群众社区文化生活,又有效减轻了搬迁群众生活负担,让搬迁群众安心上班、放心工作。截至目前,“合约食堂”积分奖励活动已累计惠及530余名搬迁群众,平均每天吸引搬迁群众、快递小哥等群体就餐560人次,收入0.4万元。三是鼓励企业合资建。坚持把建立搬迁社区“合约食堂”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力抓手,针对搬迁社区入驻企业较多,且单独开设食堂成本较高、采购道地食材不便等难题,明确县国有企业牵头,按照国有企业投资占比50%以上的模式,鼓励和引导搬迁社区其他入驻企业参与“合约食堂”投资建设和利润分成,有效降低入驻企业运营成本。目前,“合约食堂”已吸引阿榜服装、老腾鱼酱酸等8家企业投资入股。

多种方式运营好食堂。一是盘活闲置土地满足食品需求。坚持以“合约食堂”菜品需求为导向,明确由搬迁社区和县供应链公司发动搬迁社区闲置劳动力成立劳务工作队,承包周边乡镇闲置土地或养殖场,大力发展生态黑毛猪、食用菌、辣椒等特色生态农业,并通过供应链公司订单回购,有效盘活全县6000余亩闲置土地,盘活闲置养殖场20余个,有效带动搬迁社区闲置劳动力560余人实现就业。二是建立完整链条保证食材供应。建立完善“合约食堂+供应链公司+农户”的食材供应服务体系,明确由县供应链公司与“通村村”合作,依托“通村村”客运车辆,在沿途村寨设置农特产品收购点,定时、定点收购农户生产的各类道地食材,建立完善从生产基地到食堂、到餐桌的完整供应链条,有效解决农户大力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后顾之忧。目前,“合约食堂”每月定点收购各类食材15吨,辐射带动全县1万余名群众增收。三是积极联动创新打造食堂品牌。借助东西部协作契机,以“合约食堂”为平台,结合雷山特色道地食材和佛山市顺德区“世界美食之都”优势,创新研发推出乌天麻炖乌鸡“双乌”煲汤、苗岭山珍刺身、孔雀开屏鱼、菊花鱼、韭菜蛋炒天麻酥、鱼酱酸等系列“黔菜粤做”新品,并纳入雷山特色“长桌宴”,与西江旅游公司合作推出游金仓大塘、看《西江盛典》剧目、品“合约食堂”长桌宴系列活动,吸引游客前来体验消费,增加食堂流量,提升旅游收入。今年以来,大塘景区累计接待游客2.46万人次,综合收入2296.8万元。

严格标准管理好食堂。一是明确餐食标准。制定出台《雷山县搬迁社区合约食堂管理制度》,明确社区“合约食堂”在确保所用食材为道地食材的基础上,按照“公益为主、保本微利”的原则,因地制宜推出6元、8元、10元的成年人经济套餐以及0元、2元、4元的儿童营养套餐,并联合社区建立困难家庭兜底保障机制,定期为搬迁社区残疾人、困难群众、留守儿童等家庭免费提供“爱心盒饭”,同时安排专人提供免费送餐和心理疏导服务,进一步激发社区困难群众等家庭劳动力务工的积极性。截至目前,“合约食堂”已免费提供“爱心盒饭”500余份,开展心理疏导服务110余次,惠及社区困难群众50余人。二是统一宴席标准。研究制定《雷山县搬迁社区合约食堂宴席操办制度》,明确“合约食堂”在对外公开经营的基础上,统一按照每场宴席规模不超过20桌,单价从300元到400元不等的经济实惠套餐标准承办搬迁社区红白喜事宴席,并建立轮岗灵活就业机制,明确“合约食堂”在承办宴席时,轮流吸纳搬迁社区留守妇女、中老年等学历低、无技能的“弱劳动力”到“合约食堂”灵活就业,既有效带动搬迁群众实现就业,又切实帮助搬迁群众解决在县城酒店办席费用较高、回村办席不方便等难题。截至目前,“合约食堂”已动态帮助80余名搬迁群众实现就业,累计为搬迁群众提供宴席服务62场次,为搬迁群众节约宴席办理费用15万余元。三是严格监测标准。探索建立“合约食堂”多方评价管理机制,将食堂服务人员配备、服务态度、开支结余等方面详情进行公开“晒单”,接受群众监督,并针对食堂基础设施、菜品种类、餐食口味、服务态度等方面内容进行实时测评,征求服务对象意见和建议。对服务对象提出建议被采纳的,明确由“合约食堂”进行物质奖励,帮助“合约食堂”规范管理、提升品质。目前,共收到各类意见建议40余条,经认真研判以后有20余条被采纳,均已整改完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帮助|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方式|网站年报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smztxxzx@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