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政要闻

幸福家园心连心|乌当区:移风易俗倡导乡村文明新风尚

    [ ]  视力保护色:

开栏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视察时指出:“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必须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要坚持为民服务宗旨,把城乡社区组织和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好,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为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全面立体展示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和工作成效,为推动我省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氛围,贵州省民政厅政务微信、政务微博、门户网站(简称“两微一网”)陆续同步推出“喜迎党的二十大·幸福家园心连心”话题合集。今天,请跟随“民政哥”一起走进乌当区看看乡村文明新风尚。

乌当区:移风易俗倡导乡村文明新风尚

红白喜事比阔气、讲排场的少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多了;陈规陋习逐渐破除,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人居环境干净整洁,崇德向善蔚然成风……走进乌当乡村,扑面而来的是清新的文明之风,这是乌当区扎实推进农村“治风”工作带来的可喜变化。

“五治”工作开展以来,乌当区把深入开展农村“治风”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力推动农村“治风”各项措施落细落实,把握关键、聚焦重点、突出实效、有序推进,大力提升城乡文明程度,营造农村“治风”的良好社会氛围。

建章立制

让“治风”工作见行见效

3月24日,走进乌当区新场镇王坝村,一条条村道干净整洁,一个个农家庭院舒适惬意,路边的石墙上绘有布依风情画,婆娑的绿树、簇拥的花草,展现出一幅景美、人美、民风美的画卷。

“讲文明,树新风,红白喜事按规定简办,需向红白理事会备案,礼金数额建议一般不超过50元,杜绝高价彩礼,提倡丧事简办,丧事一般不超过3天,杜绝一事多办,餐标不超过300元,文明用语、文明出行……”在王坝村村委会广场上,村规民约张贴在宣传栏的显著位置处。

“有了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的约束,村里滥办酒席的现象少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已逐步深入人心,村里的风气越来越好。”王坝村村民罗大森说,“以前,家里一年光吃酒就要花2万多元,现在倡导文明节俭办酒,大家都非常支持。”

3月初,村民罗桥凤的老婆婆去世后,她立即向村红白理事会报备。村红白理事会工作人员指导她填写登记表,并宣传了白事新办的要求,还与她签订了文明节俭操办丧事和安全办理丧事的承诺书。

“根据现在的规定,丧事三天就办完,而且桌数有规定、餐标有规定,我们的负担也减轻了,节约了不少时间和精力。”罗桥凤说。

王坝村用村规民约规范红白事操办,并积极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新事新办、厚养薄葬、丧事简办已成为村里的新时尚,文明乡风蔚然成风。

推进移风易俗,重在建章立制。“治风”工作开展以来,乌当区坚决打好移风易俗持久战,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整治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促进社风民风持续改善。

全区各村(居)立足实际召开村民大会,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组建红白理事会,开展“移风易俗倡新风”系列活动,引导人们反对和抵制封建迷信、奢侈浪费、大操大办、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形成“治风”工作强大合力。目前,全区76个行政村全部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均建立红白理事会,完成率100%;全区34个社区全部修订完善居民公约,均建立红白理事会,完成率100%。

如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文明新风在乌当区蔚然成风。村规民约已成为村民的行为准则,人情负担更轻了,邻里关系更和谐了。

创新举措

让移风易俗走向深入

“党的政策来治风,红白喜事要简办。送礼不超五十块,每桌不超四百元。村规民约定得好,提倡节约不浪费……”近日,这首由村民自编的山歌在乌当区水田镇竹林村村民之间传唱开来。

竹林村村民万梅对这首山歌感触颇深。“以前,有些村民家每盖一层楼都要办酒,我家每年吃酒几乎花光一年辛辛苦苦挣的钱,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现在好多了,不仅滥办酒席的没有了,每个季度村里还要开展一次村民形象评议,大家都争着搞好卫生,孝敬老人,邻里之间越来越和谐了。”万梅说。

变化来之不易。农村“治风”工作开展以来,竹林村组织村“两委”干部、全体党员全部签订了《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承诺书》,并逐步扩展至全村其他村民,目前已实现《文明节俭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承诺书》签订全覆盖。

群众是移风易俗工作的主体对象,树立文明乡风必须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为了让村民更积极地参与到“治风”工作中来,竹林村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等婚丧事宜细化内容纳入其中。

“为方便群众办酒,我们新建了两个比较集中的便民利民活动场所,其中蔡家寨组、后寨组各一个,分别配备了厨房、餐厨用具物资存储间、公共厕所。接下来我们还计划在村民办喜酒的场所进行简单的氛围布置,让村民能有更好的体验。”竹林村党支部书记余盛惠说。

不仅如此,竹林村还持续开展村民形象评议,每个季度开展一次评议,以组为单位评出三个奖次,对获奖的村民发放一定的奖励,以此鼓励大家爱护环境卫生,孝敬父母,引领乡风文明。

竹林村有300余年的唐家成山文化和传统布依民族文化,文化底蕴厚重。目前,竹林村正计划将成山文化融入“治风”工作中,打造成山文化宣传阵地,并通过入户走访、举办文化活动、开展“移风易俗倡新风”志愿服务活动、编排布依山歌、召开院坝会等方式加强宣传宣讲,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移风易俗非一日之功,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乌当区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效应和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红白理事会的规范教化促进作用,以整治婚丧事宜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为突破口,有效遏制操办婚丧事宜中的陈规陋习,营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的文明新风。

宣传引导

让文明新风落地生根

“有的居民家里兄弟姊妹、亲朋好友多,办喜酒的时候人比较多,该怎么办?”有居民问。“婚事提倡新办。如果单方办理,那桌数应在15桌以内;如果双方一起办,需要控制在30桌以内。”新业社区红白理事会会长王朝琼回答。

近日,在乌当区新创路街道新业社区,举办了一场“治风”工作坝坝会。坝坝会上,新业社区天骄豪园小区党支部书记吴艳解读了《乌当区移风易俗倡议书》。参会的居民积极发言,如实反馈问题,提出合理的意见建议。社区工作人员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和生活诉求,并现场作答,坝坝会场面十分活跃。

一场接地气、掏心窝的坝坝会,拉近了社区与居民的距离,倾听群众的心声,把群众从过重的人情消费、人情负担中解放出来,号召更多的居民争做移风易俗的践行者,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新风尚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如今,像这样深入人心的大宣传、大走访、大调研活动正在乌当区如火如荼开展。

能否取得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做好“治风”工作的关键。

自农村“五治”大宣传、大走访、大调研启动工作以来,乌当区充分运用多种方式、多种载体,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开展宣传,凝聚思想共识,为推动农村“五治”工作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在大宣传、大走访、大调研工作中,全区广大党员干部与群众深入交流,宣讲农村“五治”工作的相关政策和应知应会知识,收集意见、建议。通过宣传,群众纷纷表示,将积极支持农村“治风”工作,并带动身边的人积极参与,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与此同时,为引导群众转变观念,乌当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倡新风”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利用大喇叭、宣传栏、标语等形式,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线上线下广泛宣传移风易俗,让广大群众踊跃参与到“治风”工作当中,形成“治风”工作强大合力,让文明新风真正扎根于群众内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旧习破除,新风扑面。今天的乌当区,随着全区“治风”工作的深入开展,文明新风劲吹,美丽乡村入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帮助|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方式|网站年报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smztxxzx@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