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省民政厅召开《贵州省“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专题新闻发布会。“十四五”时期贵州民政事业怎么发展,有哪些目标、举措?来了解一下。
《贵州省“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共8章34节,设置了1个主要发展指标表、7个重点任务和工程项目专栏。
其中,《发展规划》围绕筑牢共同富裕的兜底保障底线,健全基本民生保障体系,着重对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健全社会救助工作机制、提高残疾人福利服务水平、保障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等方面作了部署。“到2025年,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健全,城乡低保标准占当地上年度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比例分别不低于26%和35%;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护工作体系和关爱服务体系全面建立健全;全省慈善组织数量达300家以上,慈善事业在第三次分配中的积极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省民政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王斌介绍。
同时,《发展规划》还聚焦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以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为载体,推动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等公共服务同向发力。王斌:“到2025年,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覆盖率达到80%;社会组织、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制度化渠道更加畅通,社会组织专职工作人员数量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数分别达到16.8万人和10万人,志愿服务站点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中的覆盖率达到80%。”
着眼于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健全儿童福利服务和关爱保护体系、打造“绿色、环保、优质、便民”的殡葬公共服务体系等都在《发展规划》中有所体现。具体为:到2025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55%,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覆盖率达到90%;市、县未成年人保护设施覆盖率达到80%,提质改造一批区域性儿童福利机构,提高儿童福利服务效能;实现殡葬服务功能县级全覆盖。
“十四五”时期,在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民政部门也将扛起相应的责任。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处处长尹秀钰:“牵头建立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全面建成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预警信息平台,对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重残人员、重病患者、重灾群众、失业人员等易返贫致贫低收入人口开展动态监测,做到线上预警与线下核处高效衔接,及时将新增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人口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坚决防止农村易返贫致贫人口规模性及个案性返贫致贫,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smztxxzx@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