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政要闻

托起儿童茁壮成长的梦想——贵州关爱救助保护儿童工作侧记

    [ ]  视力保护色:

黔东南州从江县洛香镇独洞村“童伴之家”的儿童感受着传统文化的魅力。

在社工带领下,声情并茂的朗读有助于孩子们感受文字的魅力。

凤冈县龙泉镇凤翔社区“童伴之家”的孩子们在社工指导下开展活动。

“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各族少年儿童致以节日的祝贺。他强调,“当代中国少年儿童既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经历者、见证者,更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生力军。”“各级党委和政府、全社会都要关心关爱少年儿童,为少年儿童茁壮成长创造有利条件。”“要着眼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改革创新,积极开展工作,为党的少年儿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孤儿、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等群体是少年儿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爱救助保护这些困难儿童群体,最能体现党和政府的关爱,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当前,贵州正处于儿童关爱救助保护的重要时期,已经建成了“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儿童关爱救助体系,留守儿童困境儿童问题得到一定程度解决,儿童福利机构管理服务工作水平及儿童关爱救助保护措施精准落实到位,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得到更好照护,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氛围基本形成。

遵义市红花岗区儿童福利院筹备儿童节活动。


稳步提升儿童福利机构管理服务工作水平

5月31日,在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儿童福利院,孩子们正准备迎接“六一”儿童节的到来。院长杨欢介绍说:“有些孩子刚进福利院时,无法了解到其具体生日时间,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节日——‘六一’儿童节,福利院便以此为契机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还会组织孩子们一起吃生日蛋糕、吹蜡烛,为孩子们准备游园、游戏互动等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关爱。”目前,遵义市红花岗区儿童福利院共有各类孤弃儿童44人,残疾比例达到81%,主要类型涉及脑瘫、智力障碍、唐氏综合征等。福利院以集中养育为主,从“养、治、教、康”等方面体现多面发展,孩子们和福利院护理人员长期生活在一起,照顾好孩子们衣食住行,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让杨欢高兴的是,福利院今年在省民政厅支持下,被列为贵州省康复试点院之一,今年将前期投入150万元,用于院内孤弃儿童的专属康复训练区建设。“改造升级后,我们院里将有运动训练室、感觉综合训练室、律动训练室等8个功能区,面积达470平方米,预计今年10月投入使用,孩子们在这里将会得到更好的关照。”

同样,毕节市儿童福利院也正忙着筹备“六一”活动,副院长李婧杰介绍说:“我们正在为孩子们准备一场绘画比赛,分成青少年组、小学组和特教班组,再通过分享快乐故事的形式让孩子们感受节日的氛围。”院里主要开展孤弃儿童养育、困境儿童的日间照料和家庭寄养等工作,共有95名儿童,现有64名在院。为了迎接“六一”的到来,毕节市儿童福利院结合疫情防控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了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绘画比赛。据了解,14岁的贵福(化名)是毕节市儿童福利院特教班的一个孩子,患有轻度智力低下。“两年前他来到福利院,不爱说话、缺乏安全感。”福利院特教部主任周凤婷说。特教班的老师们对他进行了个别化的特殊教育训练并增加情感关注,贵福现在变得活泼起来,见人都能主动打招呼。今年“六一”,他还主动参加了绘画比赛,画了两张自己常见的蔬菜水果图。“胡萝卜、西瓜……这些蔬菜水果,老师们经常做给我们吃,我要感谢他们照顾我。”贵福说出了自己绘画的理由。

据统计,贵州省符合政府集中养育条件的儿童4.5万人,儿童福利机构集中养育儿童2000余人。近年来,贵州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能力提升并重,积极探索惠及更多儿童福利保障制度,优化整合儿童福利机构设施功能布局,推动全省儿童福利机构管理服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设施条件有改善,生活质量有提高,康复能力有提升,儿童学业有成效,养育服务有拓展。在未成年人保护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开发设置社会工作等专业岗位,加大从业支持力度,吸引并留住人才。进一步配强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力量,探索建立儿童主任津补贴制度,确保基层儿童工作事有人干、责有人负。按照分级负责、全面覆盖、统一规范的原则,省、市、县三级采取轮训方式,培训儿童福利机构、未成年人保护机构业务骨干和专(兼)职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村(居)儿童主任1.9万余名。此外,该省将政策宣传解读、业务实操培训纳入2020年度重点工作,在做好市、县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业务骨干培训的同时,以“9+3”地区为重点,拟培训1000名村(居)儿童主任,帮助提升各地基层儿童工作队伍能力和水平,促进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福利服务保障政策措施精准落实到位。

社工参与关爱服务活动,用音乐陶冶孩子们的情操。

 

精准落实儿童关爱救助保护措施

5月30日,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洛香镇独洞村的“童伴之家”内,孩子们正跟着“童伴妈妈”潘启凤练习《筑塘歌》《小山羊》等侗族儿歌,为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连线表演做准备,展示侗族传统文化的非凡魅力。

“‘童伴之家’关注的一个重点就是传统与现代的交流延续,举例来说《筑塘歌》《小山羊》这些都是从小就会的,里面的意思也很简单,大多模仿动物、流水的声音,对辛勤劳作的父母、美丽变化的四季发出赞美和感叹。”潘启凤说,孩子们非常喜欢这些传统的事物,但是同样对现代文化也很好奇。结合这一情况,平时再教孩子传统歌舞的同时,也会把当下流行的歌舞,比如《爱的抱抱》《小星星》这些教给大家,目的就是让两者交流延续,各自发挥最大的积极作用。

“童伴之家”只是贵州省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一个缩影,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党委、政府、社会的温暖。近年来,该省全力筑牢儿童之家阵地,已累计建设包含“童伴之家”在内的儿童活动中心(儿童之家)5000余家,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有儿童服务中心(儿童之家)近600家,为城乡社区儿童提供了学习、娱乐、交流等活动场所,让留守儿童、困境儿童通过平台更好地融入周边的生活环境。目前全省有留守儿童49.5万人,采取一系列措施,尽全力让每一个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情况明、有人管、有着落。出台了《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贵州省留守儿童教育精准关爱计划(2015-2020)》,促进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持续推进《贵州省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办法》的立法相关工作,旨在解决关爱救助服务设施利用不足、社会力量参与不足、家庭主体监护意识淡薄、监管责任落实不到位等难题。

遵义市红花岗区儿童福利院护理人员指导孩子们进行康复训练。


给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插上腾飞的翅膀

贵州省毕节市儿童福利院是一所专门为孤弃儿童提供养护、康复、医疗等服务的福利机构,自2013年7月建院以来,不断完善内部服务设施,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保障孤弃、困境儿童兜底作用,积极开展孤弃儿童养育及困境儿童照料、家庭寄养、国内送养、涉外送养等工作,为孤弃儿童回归家庭、融入社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2019年以484分的优异成绩考取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制造工程专业的丰倩,是毕节市儿童福利院的孩子,现正在认真指导院里孩子进行绘画比赛前的准备工作。“因为疫情原因,还没有通知开学,我就又回到了院里,兼顾网课学习的同时,有时间就帮忙辅导孩子们功课,并帮老师们干力所能及的活。”丰倩表示,她之所以选择这个专业,也是希望以后能够从事相关行业,有机会的话想带上福利院的孩子们一起体验翱翔蓝天的快乐。

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是一个新的特殊困难保障群体,2019年6月,民政部、最高法、最高检等12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为贯彻落实意见精神,贵州省民政等12个部门于2019年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服务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服务保障政策从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确保既维护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等合法权益,也防止因简单“一兜了之”引发“生而不养、养而不育”的不良社会道德问题。根据2019年全省初步摸排数据显示,共有事实无人抚养儿童3.1万人,今年结合全省低保核查工作,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基础信息查验进行了同步安排,主动出击,要求基层民政部门与法院、公安、司法、卫生健康、医保、残联等单位要积极配合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做好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身份认定工作,确保政策精准落实到每一位符合保障条件的孩子身上。截至今年4月底,全省已有10275名儿童通过认定纳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服务保障对象。贵州规定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标准按照当地孤儿保障标准执行,在争取中央财政按每人每月600元标准补助的基础上,从省级一般公共预算中安排1.07亿元,专项用于补助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目前,全省建成儿童福利机构71家,在满足机构现有儿童集中养育需求基础上,还有6000张床位可为无人监护或监护不当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提供集中养育服务。

毕节市儿童福利院儿童作品展示区。


不断拓宽社会力量 参与儿童关爱救助事业广度

“向快乐出发,世界那么大,任风吹雨打,梦总会到达……”5月29日,天朗气清,贵州省凤冈县易地扶贫搬迁点凤翔社区的广场上响起了美妙歌声,社区小朋友齐聚在一起载歌载舞、进行各种趣味活动。

近年来,贵州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儿童福利事业,指导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支持引导和培育儿童类社会组织、招募志愿者或发动其他社会力量参与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服务保障工作,并为其开展工作提供便利。通过实施“三区计划”“牵手工程”“社工黔行”等项目,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孵化儿童事务社工,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情感抚慰等专业服务,培养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整合城乡社区设施资源,通过购买服务、业务指导、提供工作场所等方式,为社会组织、专业社工、志愿者等广泛参与儿童福利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公益慈善力量献爱心、做奉献提供平台。2020年,结合基层儿童福利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创建工作安排,重点指导遵义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开展儿童社工组织培育孵化工作。同时,鼓励和引导专业社工机构、慈善公益组织入驻各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带动孵化当地儿童类社会工作力量的发展,为儿童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形成共同促进儿童福利事业良性发展的工作局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帮助|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方式|网站年报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smztxxzx@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