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政要闻

贵州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银发经济" 8万张床位缓解养老瓶颈

    [ ]  视力保护色:

我们都在老去,我们该如何安心的老去?老龄化正成为关系到中国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发展而绕不开的重要话题。

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突破573.5万人,贵州正加快养老机构建设。

  贵州情况尤其如此。截至2017年底,全省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573.5万人。按照国际通行标准,贵州早在2003年就已迈入老龄化社会。

  庞大的老年人口基数,加上相比发达地区略显滞后的养老服务体系,给贵州带来了巨大挑战。近日,多彩贵州网记者采访发现,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银发经济”,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模式正在贵州层层铺开,截至目前,贵州全省已投入运营的养老机构床位达8万张,其中社会力量运营床位2.4万张,占比已达30%。

楼上养老楼下看病贵州首个老年护理院主打“医养结合”

  与普通养老公寓不同,贵阳市云岩区中心敬老院的老年公寓房间内安装了紧急呼叫系统,老人在需要护理或者身体不适时可以呼叫护理人员,护理人员24小时值班,第一时间能够到场。

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老人使用康复锻炼设备进行下肢锻炼。

  作为贵州首家取得老年护理院资质的养老机构,这里的硬件装修丝毫不输给度假酒店,并具备养老、托老、医疗康复、护理保健甚至临终关怀等一系列功能。

  室外是别致的庭院,风格古朴,绿树成荫,附带连廊景观,伴有小桥流水,环境宜人。一楼左侧,健康服务区配有跑步机、按摩椅、康复治疗器械、模拟高尔夫训练器等适用于老人进行康体锻炼的各项设备。二楼配备标准病房,吸氧器、求助铃、床边监护仪一应俱全,一些健康状况欠佳的老人正在这里接受治疗。三楼是老人的宿舍区,房间配备地热、电视、空调和卫生间。

不同于传统养老机构的硬件配置,除了文娱设施,贵阳市云岩区中心敬老院更配备了时刻守护老人健康的医疗团队与设备。

  多彩贵州网记者注意到,不同于传统养老机构的硬件配置,除了文娱设施,这里更配备了时刻守护老人健康的医疗团队与设备。

  对于大部分老年人来说,一些“老年病”的常发、易发和突发几乎难以避免。“老有所医”成为了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当下,实行医养结合已成为各地都在探索并实践的一种新型养老方式。

  不同于传统养老机构的硬件配置,除了文娱设施,贵阳市云岩区中心敬老院更配备了时刻守护老人健康的医疗团队与设备。

  “几乎一床难求。”云岩区中心敬老院院长黄蔚这样形容机构目前的运营状况。“医养结合模式,为我们赢得了市场。”黄蔚强调。

  那么,什么才是医养结合模式呢?

  “医养结合”,是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其中,“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等;而“养”包括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以“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可以说,医养结合是传统养老模式的“升级版”。

  云岩区中心敬老院的60名护理人员中包含医生和专业护士,除了日常体检、衣物换洗、作息起居等常规护理,这里更具备临床诊疗、康复治疗和专业护理条件,真正做到了医疗与养老的有效结合。

新模式诞生政府不再“直接办”养老

  “十二五”期间,我国的养老服务模式可以被简单概括为“9073”——家庭自我照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为一体。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在社区养老、3%的老年人在养老机构养老。

  进入“十三五”,新的老龄人口发展情况对养老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贵州,综合服务供给体系被更多地强调。到2020年,贵州将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过去,政府办的养老机构,以满足健康、低龄老人的需求为主;现在,社区里失能、失智、高龄独居老人越来越多,这部分刚需,我们怎么满足?”贵州省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省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主任黄承胤告诉记者,贵州的解决方案是政府和社会企业一起办养老服务机构,老人享受服务自己再掏一些钱。

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建成,极大方便了社区内老人的日常生活。日常文娱、餐饮、健康管理,一站式完成。

  以观山湖区碧海社区“爱银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例,它所处的地段和楼栋,原本就是社区内的公共设施,地方政府通过招投标的形式,购买了贵州爱银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服务。

  通过“公办民营”的方式,位于观山湖区碧海社区服务中心旁,一座占地面积800平方米,有30张床位,包括体检设备、营养厨房、餐厅、体检室、医疗室、康复训练室和社区信息管控室等硬件条件的爱银发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成,并配备了专业养老、健康管理、中医、医护等专业人员。

  “服务中心采取机构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候鸟式异地养老、医养结合养老、智能养老五位一体的养老模式,并针对老年人研发出‘爱银发智能管家’社区服务平台。社区居民不但可以通过智能管家获取健康资讯,还能足不出户通过智能管家呼叫家政、订餐、家电维修、医疗服务等。”碧海社区有关负责人说。

  “服务中心还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碧海社区有关负责人解释,就是通过采集社区居民健康数据,建立电子健康档案,配合医疗机构完善电子病历,对数据进行分拣,以数据为支撑,为居民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

  类似这样的多元养老模式,正在贵阳悄然兴起。“强化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功能,积极开展智慧养老服务和互助养老服务,提高养老服务能力,基本实现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为有需求的城乡老年人提供便利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是我们正在推进的贵州养老服务建设。”黄承胤告诉记者。

贵州正加快建设养老服务机构 市场化床位已突破2.4万张

  “解决好社会养老问题,消减人口老龄化给经济社会带来的沉重负担,能有效避免因老龄化引发的系列社会问题。贵州省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省养老服务指导中心)主任黄承胤说。

  “养老既是事业,也是产业。”黄承胤介绍,养老服务业既是为老年人服务的夕阳事业,也是蓬勃发展的朝阳产业,聚焦激活发展养老服务业各方资源,创新壮大养老服务业发展动能,是调结构、惠民生、促升级的重要力量。

新建成的赤水市康养中心,具备特困人员供养及养老服务功能。(贵州省民政厅供图)

  翻阅贵州省“十三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到2020年,贵州计划将投入100亿元资金用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未来,贵州将建成100所医养结合型养老院;贵州每千名老年人口拥有养老床位数将达到35张;贵州的社会养老床位数将突破23万张。

  而当下,贵州正积极引入央企在贵州投资养老服务业,国家开发投资集团公司下属国投健康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与贵州省民政厅签署合作协议,在贵州投资发展养老服务业。此外,贵州将建立养老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成立贵州省养老服务产业投资基金,构建融资平台,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基金计划规模达80亿元。

  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租赁等方式,参与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实施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改革。截至目前,贵州省社会力量运营的养老床位数量已突破2.4万张,占已运营养老机构床位30%以上。

  同时,贵州将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服务业,按照供求关系有序推动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多样性、差异化、全覆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同需求的养老服务。支持民间资本投资建设、运营专业化的养老服务设施。鼓励民间资本对企业厂房、商业设施及其他可利用的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和改造,用于养老服务。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形成政府引导、社会主体和市场化运作的养老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

  老有所依,贵州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的脚步越发有力。到2020年,贵州将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帮助|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方式|网站年报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smztxxzx@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