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民政要闻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从2个孩子的妈妈到200个留守儿童的守护神——记贵州省第一批“童伴妈妈”吴红梅

    [ ]  视力保护色:

有这样一位来自村庄的“母亲”,她叫吴红梅,曾经是一位全职妈妈。现在,她是全村留守儿童的“童伴妈妈”。

蒲场镇蒲场村“童伴妈妈”从2个孩子的妈妈到200个留守儿童的守护神。

图片1

2016年秋,吴红梅通过了村委的选拔,成为了贵州省第一批“童伴妈妈”中的一员。她心里很是惊喜,也怀着无数个问号——“我真的能做到吗?能做好吗?”

图片3

一开始,这份工作对于吴红梅来说并不是太容易。“万事开头难。首先我需要走访建档,还得向村民介绍‘我是谁’。不被村民相信时我得保持微笑和耐心,有时候还委屈地偷偷哭泣……,一遍遍解释,一次次碰壁,靠村委干部的介绍,托亲朋好友的引导,才摸清楚本村儿童的基本情况。”

“当地都是农民,很多人不理解我的工作有什么用。"在有过很多次被拒之门外的经历后,吴红梅委屈地向村委诉苦。村里的干部一方面做吴红梅的思想工作,在她下乡时向村民介绍她,帮助她树立威信。另一方面,也向村里加大了对童伴计划的宣传力度,尽力支持吴妈妈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吴妈妈接受了中国扶贫基金会的第一次培训督导,与其他村“童伴妈妈”交流经验,互相学习,慢慢地她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也逐渐克服了最初的困难。

四个多月,吴红梅每天背着资料走过淋泥的乡路入户走访。路上的7个小时,不只是用双脚丈量蜿蜒的山路,也是在丈量自己与孩子内心不断拉近的距离。

“很多孩子缺爱,与其交谈时很沉默。记得一位小男孩,他很羡慕邻居的小伙伴有爸爸妈妈陪伴,但是……,他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过年,什么时候才是电话里的爸爸妈妈回来的时间。他只有默默的等待。”吴妈妈不由得心酸感慨。

图片5

“渐渐的,村民与孩子们见到我会热情地欢迎……又有了很多大学生和老师志愿者加入,和我一起手拉手建立关爱儿童的网络。”

“村两委设置的‘童伴之家’里,有温馨的玩具、体育器材、活动影集。每月我们会举办一次主题活动,演讲、小品、舞蹈、亲子游戏、写写画画、讲故事……让孩子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

吴妈妈的想法很简单,让孩子有心灵归宿感。“有安全感的地方,不光是陪孩子玩,更重要的是用法律保护好他们应有的权利,不让他们受到侵害,健康快乐成长。”一句简单的问候能感动朴实的心灵,如同山间小路蜿蜒绵长。惟愿童伴之家成为孩子们与村庄之间的情感纽带。

图片6

目前,童伴计划项目已覆盖四川、贵州的11州市20县203村(包括88个贫困村)。此外,童伴计划项目效果已经受到地方政府的认可,在四川被复制到85个行政村,贵州被复制到504个行政村。截至今年6月底,童伴计划项目累计解决儿童福利需求16,300例,包括为无户籍儿童成功申请户籍,为孤儿办理生活保障,为儿童办理低保临时救助,为儿童办理大病救助新农合,为辍学儿童办理返校等。童伴妈妈共开展家访91,433次,开展童伴之家活动12,400次,前来参与活动儿童达269,271人次,参与活动家长达67,817人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帮助|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方式|网站年报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smztxxzx@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