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县信息

“双龄学院”感人一幕:76岁老人第一次写自己的名字

    [ ]  视力保护色:

76岁的老人陈粉兰展示自己写的字

多彩贵州网讯 (记者 吴蔚) 4月26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以朵街道76岁的老人陈粉兰在社工的帮助下,人生第一次用笔临摹,学着写自己的名字。

在以朵街道社会工作和志愿者服务站“双龄学院”,几乎每天都会上演类似的第一次。老人第一次认字、写字,孩子第一次下棋、玩乐器……

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孩子们在和社工下棋

以朵街道住武社区(原2018以朵社区安置点)于2018年8月成立,共2192户10034人,其中易扶搬迁1725户7848人,大多来自水城区花戛乡、都格镇、阿戛镇、新街乡、果布戛乡等乡镇。

陈粉兰也是搬迁群众的一员。2018年,她和自己的儿子从山里搬到了社区安置点,开始新生活。在有关部门帮助下,她的儿子谋得了一个公益性岗位,一家两口的生活已不成问题。可是面对陌生的社区环境,她几乎很少外出,顶多就坐在家里的阳台上晒晒太阳。

每天四点半以后的社工站“双龄学院”门庭若市

2020年7月,陈粉兰通过社工上门宣传得知社区有个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站,她开始有了去处。从试探性的到访到喜欢上这里,没事找邻居拉拉家常,有事就找社工帮忙。

2020年12月,针对“一老一小”的服务需求,社区开设了“双龄学院”。多部门联动,除了常驻的社工,还引入了志愿者,常态化开展儿童四点半课堂和老人的银龄课堂。特别针对老人,教他们识文断字、居家安全常识、认识城市,提供社交康娱等。

老人们自发地按时来到“双龄学院”学习

“双龄学院”让陈粉兰找到了前所未有的“乐趣”。在这里,社工和志愿者们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社区融入空间,引导他们适应社区生活。对于不识字的陈粉兰来说,她从来没有想过70多岁了,还会有人手把手地教她写名字。

据了解,近年来,贵州民政主动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统一规划,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进安置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六盘水市水城区红桥街道的孩子们在社工的带领下玩游戏

截至目前,贵州已在全省易地扶贫安置区的64个街道办事处设置了“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站”。针对安置区需求多元化特点和搬迁群众融入难的问题,以优化服务为切入点,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为支撑,统筹谋划,合理设计、提供社工服务项目,促进搬迁群众适应生活方式和人居环境改变,持续有效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社会治理创新,增强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促进安置区社会和谐稳定。

未来,贵州将积极探索,不断完善社工站建设的体制机制,整合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儿童关爱、福彩公益金等民政资金,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入,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大力提升服务质量。以试点示范为引领,探索社工站建设经验,逐步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延伸覆盖搬迁安置区,加强基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工站在全省乡镇(街道)的全覆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网站帮助|关于我们|网站地图|联系方式|网站年报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smztxxzx@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