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点专题 » 贵州地名故事

City Walk 老街巷 |黎平翘街:一条古朴厚重中焕发时代生机的 历史名街

    [ ]  视力保护色: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城德凤镇,有一条名为翘街的古街,它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智者,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翘街始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因街道中间低、两端高,形似翘起的扁担而得名。这条全长1千米的古街,东起东城门,南至荷花塘,见证了黎平从古至今的变迁与发展。

老街古韵:岁月沉淀的历史画卷

翘街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充满了明清时期的韵味。街道上铺满了大青条石和鹅卵石,岁月的磨砺让它们变得光洁滑润,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繁华。两旁的铺面房屋,白墙灰瓦,飞檐高脊,墙上的彩绘图案精美绝伦,门窗装饰古色古香,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车马很慢的时代。

与翘街相连的巷道众多,如刘家巷、张家巷、马家巷、双井街、大井街、姚家巷、后街等,它们如同毛细血管一般,串联起整个街区的脉络。而“两湖会馆”更是翘街的一大亮点,这座经年已久的建筑,既是商会的所在,也是黎平这个大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融合内地商业文明的见证。它承载着黎平与内地文化交流的历史记忆,彰显着黎平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融合与发展的轨迹。

2011年,黎平翘街凭借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并于同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如今的翘街,不仅是一处历史遗迹,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旅游胜地,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寻那段古老而辉煌的历史。


红色历史:革命征程的光辉起点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黎平召开政治局会议(史称“黎平会议”),决定放弃原先北上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的行军路线,改向国民党军防守薄弱的贵州腹地和黔北进军,这就是红军长征史上著名的“黎平转兵”。猴场会议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在思想上、政治上、军事上作了直接的准备,被周恩来称为“伟大转折的前夜”,成为连接通道会议、黎平会议与遵义会议的重要纽带,改写了党和红军的前途命运。

黎平县一直致力于对翘街的修复与活化,让这条古老的街道在岁月的洗礼中依然焕发出勃勃生机。如今,翘街不仅是红色文化的传承地,更是党性教育的重要平台和学生红色研学基地。每逢节假日,翘街境内的黎平会议会址、黎平会议纪念馆、毛泽东住址、红军广场等红色地标都会迎来络绎不绝的游客。人们在这里用脚步丈量历史,感悟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汲取力量,为美好的明天而奋斗。

烟火翘街:市井生活的温暖底色

翘街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充满了浓郁的市井生活气息。清晨,翘街的人们以一碗油茶或米粉开启新的一天。黎平米粉细腻爽滑,曾登上《舌尖上的中国》的舞台,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美食记忆。而油茶则更是翘街的特色,褐色的茶水中漂浮着香脆的米花和花生,味道醇厚浓郁。卖油茶的店铺门前摆放着小圆桌,人们围坐在一起,享受着这份简单而充实的早餐。

侗族女人擅长刺绣,老街上的几家绣坊里,墙上挂满了色彩鲜艳、图案繁复的侗绣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侗族人民的智慧与技艺,更成为了翘街独特的文化符号。夏季夜幕降临,翘街的广场上摆满了凉粉摊铺,人们在炎热的天气中品尝一口清凉的凉粉,暑气瞬间消散。而翘街的几口古井,依然有附近居民在此浣洗衣物和洗菜,古井的水清澈见底,井边的青石板被岁月磨得光滑,见证着翘街的烟火人间。

翘街,这条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老街道,见证了黎平的沧桑巨变,沉淀了黎平的文明与文化。它不仅是一处值得参观的历史遗迹,更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市井之地。漫步在夜色中的翘街,脚下的青石板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古老的故事,让人思绪万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e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