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界:
《关于解决农村啃老现象的提案》收悉,感谢对我省社会治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经商省农业农村厅、省教育厅、省商务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有关部门,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建议答复如下:
一、关于降低生活成本和倡导道德约束事项
近年来,省民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指导各地强化基层治理、推动移风易俗,强化道德约束,努力降低农村青年生活成本。一是强化基层治理。指导各地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员干部在拒绝啃老、倡导自立等方面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营造良好的村风民风。搭建议事协商平台,建立健全村民议事会、理事会等协商议事机制,鼓励村民对村内事务、家庭纠纷等问题进行协商交流,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加强乡村的法治宣传教育,引导村民依法处理家庭关系和矛盾纠纷,对因啃老问题引发的严重家庭矛盾,协助老年人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二是推动移风易俗。今年以来,指导地方加强移风易俗宣传,引导形成正确的婚恋观念,将抵制高价彩礼、倡导婚事新办纳入村规民约,通过党员干部带头、集体婚礼等形式,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减轻因婚恋开支过大导致的家庭经济负担,降低啃老现象的发生概率。持续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整治等,有效遏制低俗婚闹、高额彩礼等陈规陋习。三是提升综合素质。在高素质农民培育行政第一课中,加强对农村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引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啃老等不良行为。四是做好婚姻登记服务。2025年5月10日起,实施婚姻登记“全国通办”,持续为农村适龄青年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婚姻登记服务,提升了农村青年获得感、幸福感。同时,通过为婚姻登记当事人提供优生优育、矛盾调处等辅导服务,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帮助农村适婚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助力婚姻家庭和谐幸福。
二、关于提高教育水平和增加就业机会事项
(一)增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农村基层教育均衡发展。近年来,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陆续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优化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拓展教师职业发展空间,不断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全力促进农村教育均衡发展,提升农村人口受教育水平。一是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制发文件指导省、市(州)两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面向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招聘岗位(特殊岗位除外)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指导县(市、区)应拿出服务期满人数40%左右的岗位面向2024年“三支一扶”服务期满人员招聘,并结合实际需要拿出一定数量岗位面向其他基层服务项目服务期满人员招聘。二是强化政策支持倾斜。对脱贫地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及少数民族县、乡(镇)招聘学校教师,可放宽年龄、学历、专业条件,允许拿出一定数量岗位面向本县、本市或者周边县(市)户籍人员或生源招聘,并约定3—5年最低服务期限等向基层一线倾斜政策。倾斜政策的施行,对于解决好脱贫县学校“招人难、留人难”的问题,帮助学校稳定教师队伍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三是持续开展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简称“特岗计划”)。按照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原则,2015年“特岗计划”政策实现了全省全覆盖。“特岗计划”实施以来,共招聘14万余名特岗教师到农村中小学(幼儿园)任教,占全省初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总数的30%左右,特岗教师已成为全省乡村学校一支重要力量,有力补充了我省乡村师资力量。四是研究开展“优师计划”有关政策。为进一步提升县乡教育力量,2021年7月教育部等九部门提出“优师计划”,加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定向培养造就一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从2021年起,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与省属师范院校采取定向培养方式,每年为我省66个原集中连片特困县及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小学校培养一批师范生,从源头上改善定向县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
(二)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农村青壮年就业。近年来,省农业农村厅、省教育厅、省商务厅等部门立足部门职责,多措并举推动农村青年就业创业。一是开展农村职业技能培训。在高素质农民培育和就业帮扶工作中,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村产业发展趋势,开设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课程,帮助农村失业人员掌握一技之长,提高就业能力,实现经济独立。二是开展“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持续关注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等重点群体,有针对性落实“转岗培训”“精准送岗”“欠薪治理”等就业帮扶措施。组织各地开展“雨露计划”毕业生就业帮扶公益行动,动员参加“百日、千企、万岗”集中双选。对脱贫家庭新成长劳动力实行“志智双扶”,鼓励“雨露计划”毕业生就业、升学、参军。2024年,6.2万“雨露计划”毕业生去向落实率94.6%。三是培养农村失业人员创业意识和能力。为农村青年尤其是建档立卡家庭人员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如创业补贴、税收减免、贷款优惠等,降低创业门槛和风险。加强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为创业者提供项目申报、工商注册、法律咨询等一站式服务,帮助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挖掘和宣传本地农村青年创业成功的典型事迹,通过举办创业经验分享会、媒体宣传等方式,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农村青年创业热情和创造力。四是提供创业指导服务。根据各类创业者、创业组织在筹备、初创及发展等不同阶段的需求,提供咨询解答、创业辅导、资源对接等服务。同时,组织创业指导专家开展公益性、专业性、个性化的指导服务。五是提供创业补贴。对首次创办小微企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且所办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自工商登记注册之日起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离校5年内高校毕业生(含出国留学回国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退役军人,按规定给予5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其中,高校毕业生到十二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领办创办农业企业,重点围绕农产品流通、农业种养殖等农业领域创业的,按规定给予1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六是发展农村电商产业。制发《2024贵州农村电商直播大行动实施方案》,以省、市、县联动方式开展2024贵州农村电商直播大行动。制发《关于组织开展2024“和美乡村·数商兴农”贵州农村电商直播系列活动的通知》,以省级主导举办3场“和美乡村·数商兴农”贵州农村电商直播系列活动。举办第三届“贵州电商”直播大赛,大赛期间各团队累计带动黔货销售额1.45亿元,较上一届大赛提升了162%。
三、关于重视对独立意识的教育事项
省农业农村厅等部门结合职责指导各地弘扬乡村传统美德,利用村广播、宣传栏、文化墙等载体,广泛宣传孝老爱亲、自强不息等传统美德,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增强自立意识和责任感。指导各地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将拒绝啃老、倡导自立的理念融入送文化下乡、重大节日文艺演出、知识竞赛等活动中,让村民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宣讲教育,邀请专家学者、道德模范等开展专题讲座,深入剖析啃老现象的危害,讲解自立自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村民的思想认识。
四、下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省民政厅将会同省农业农村厅、省教育厅、省商务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有关部门持续推进相关工作,努力推动农村啃老现象减少发生。一是积极培育婚俗新风尚。以婚姻登记服务为切入点,引导青年群体培育正确婚姻家庭观,自觉抵制天价彩礼,推动文明健康婚俗新风尚。二是拓展多样化婚姻服务。不断拓展婚姻登记服务内涵,常态化开展结婚颁证、婚姻家庭辅导、幸福讲堂、集体婚礼等特色活动。引入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志愿服务者,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提升青年经营婚姻家庭的能力。三是持续推动婚俗改革。指导各地持续推动婚俗改革,引导青年结婚当事人抵制高额彩礼、奢华婚礼、低俗婚闹等不良风气,大力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培育文明节俭、绿色环保、健康向上的婚俗文化,传承良好家风家教,全面助力婚姻家庭幸福稳定。四是强化农村青年就业指导。加强部门沟通协作,结合职责职能,在乡村教师队伍人才招聘和职称评聘以及乡村青壮年创业就业指导方面加大政策指导,推动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口就业创业。五是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强化部门沟通协作,推动我省农村电商产业持续发展,促进农村青年就业致富。
贵州省民政厅
2025年6月26日
(主动公开)
(联系人:魏梅;联系电话:15186994687)
主办:贵州省民政厅 承办:贵州省民政厅信息中心
厅值班室:0851-85916000 传真:0851-86817949
电子邮箱:smztxxzx@guizhou.gov.cn 版权所有:贵州省民政厅
黔ICP备05000312号 技术支持:贵州多彩博虹科技有限公司
贵公网安备52010302003009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0000101
建议您使用Chrome、Firefox、360等主流浏览器浏览本网站